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8
编号:13484957
林洪生教授辨治小细胞肺癌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8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各医家发现不同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可能与癌毒的性质及程度有关,因此癌毒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出肿瘤发病是由脏腑蓄毒所生,肿瘤发展是癌毒进一步蓄积的结果。刘宇龙和于雪梅[12]提出癌症复发与转移的因素中也强调了余毒未清,伏邪未尽,毒瘀互结,痰瘀互结。胡春英和王怀瑾[13]认为“内风暗旋,肝风内动”是恶性肿瘤机体所固有的一种病理特点,与肿瘤积聚之邪相合,夹痰、夹毒、夹瘀,流窜全身脏腑经络,遇气血阴阳失调之脏腑,则痰、毒、瘀停滞于内,聚结成积,而为转移瘤,亦强调了痰毒瘀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林洪生教授认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其毒邪较盛,程度较深,性质主要为痰瘀毒结,与郁仁存等[14]观点一致,亦与刘建平[15]的發现一致,伤及正气更速,毒邪流窜更广。所以林洪生教授认为对于SCLC这类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扶正固本以外,还应时时注意清源防变。

    2 中医防治肿瘤学术思想—从“扶正培本”到“固本清源”

    “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由来已久,最早的理论依据是《黄帝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注重扶正培本的研究并成立了第一个临床研究室,开展了针对肿瘤“扶正培本”治则研究,通过研究证实了扶正中药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状况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