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9
编号:13481148
基于数据挖掘的灌肠剂临床使用规律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9
     在基于相关灌肠剂的研究中,在灌肠剂的临床使用经验中,对使用灌肠剂的相关使用规则进行了总结。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应用灌肠剂治疗肛肠科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妇科疾病(盆腔炎、妊娠异位)等;灌肠剂温度30~38 ℃(接近人体温度);一般应用导尿管从肛门插入将灌肠剂导入体内,给药体积100~200 mL;插入距离15~25 cm(小儿一般插入深度在15 cm以内);使用灌肠剂给药频率为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

    由于灌肠剂使用主要治疗肛肠科疾病,对其治疗肛肠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治疗肛肠科疾病的中药药剂,一般使用较多的是清热药、补虚药和止血药等;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分析出治疗肛肠科疾病的灌肠剂主要核心药对共7组:桃仁-大黄-芒硝、芒硝-桃仁、芒硝-大黄-桃仁、芒硝-大黄、芒硝-桃仁-大黄、厚朴-大黄、桃仁-芒硝。可见治疗肛肠疾病时主要以活血化瘀药、泻下药和解表药等配伍使用。

    灌肠疗法在临床应用普遍,导致灌肠用药时存在不规范的做法,例如随意用片剂或胶囊粉碎后,容易存在药物溶解不全或者溶解不了的问题,使得灌肠的疗效受到影响;另外,药物溶解后存在浓度合适性、刺激性等问题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