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582451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抢救性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抢救性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纠正严重缺氧最有效的方法,以往认为,当患者深度昏迷,呼吸极度微弱,甚至完全停止才作机械通气,实际已延误抢救时机,出现重要器官损害,疗效差。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完善,各种呼吸衰竭患者经氧疗和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后,若病情无缓解,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在此之前必须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是争取抢救时间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对意识和反射并未完全消失的患者,插管过程中喉镜置入,暴露声门和导管对咽喉、气管壁的机械刺激,引起反射性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心脏β-受体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急剧上升,称为插管期心血管反应。喉镜置入后30~45 s反应最强烈,持续约3~5 min,平均可使收缩压上升45 mm Hg(1 mm Hg=0.133 kPa)[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7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