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3期
编号:11720214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
     3.2 HAD与EPDS量表对产后抑郁检出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2~3 d、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HAD量表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7.2%和3.1%;同时EPDS量表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1%、13.5%和9.8%。产后2~3 d两个量表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但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EPDS量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AD量表。但由于率研究缺乏诊断金标准作为参照,故不能判断哪一个量表更准确。但从国外多项有金标准参照的研究来看,EPDS量表对产后抑郁的检出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均达0.8以上[3,11-12]。

    3.3 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多集中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国外在20世纪80~90年代做了大量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主要为性激素、甲状腺素及皮质激素等方面,但结论不一。社会心理学因素方面国外的研究也很多,Beck荟萃分析显示,产前抑郁、自尊感、婴儿看护应激、产前焦虑、生活应激、社会支持、婚姻关系、既往抑郁症史、婴儿资质、产后情绪不良、婚姻地位、社会经济地位、非计划内怀孕等13个因素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我国的研究结果主要为:孕前有情绪异常史、产时手术产、社会支持缺乏、夫妻关系差、居住坏境差、孕妇健康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的态度、丈夫企盼生男孩的程度、孕期听课次数、孕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人格特征(精神质、不稳定和偏内向)、娱乐影响、身体变化、哺乳情况、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恐惧分娩疼痛等因素[5-9]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