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2772
药品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2期
     3.1.1 血液浓度监测 开展氨茶碱、地戈辛、苯巴比妥、苯妥英的TDM工作,实现了个体化给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3.1.2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对全国统一的药物不良反应表,在院刊介绍,通过医师呈报,下临床与医师一起分析原因,例如:对输液反应进行具体分析,检查输液是否破裂及澄明度。分析原因包括医生处方的配伍错误,药物及输液瓶的污染及质量问题,护士的操作及患者的体质等,因而起到用药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医疗的质量,提高监测水平的作用。

    例1对输液瓶中的碎屑及抗生素瓶盖的松盖问题:某些科室在配制输液时,输液瓶中会出现碎屑,抗生素瓶盖的松盖等现象。经连续数十天对全院各大科室进行追踪调查询问。分析:①输液瓶橡皮塞质量不好;②护士配药时操作不当,用针头反复插入输液瓶,导致瓶中碎屑过多;③松盖:主要为儿科所用某一批次头孢噻肟钠。建议:①与公司联系,要求退或换药处理;②护士配液时注意操作方法,一瓶两针。

    士配药时操作不当,用针头反复插入输液瓶,导致瓶中碎屑过多。患者例2 输液中的药物配伍问题:某病房护士在配制输液时,产生沉淀,放置后越来越多。处方:5%GS500 ml、头孢哌酮钠2 g、沐舒坦15 mg,静脉滴注。分析:沐舒坦(PH5.0)不能与PH大于6.3的其他液体混合,因为PH值增加会导致产生沐舒坦游离碱沉淀,头孢哌酮钠显碱性,PH>6.3而导致沉淀发生,所以应分别静脉滴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