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8期
编号:11947762
门诊静脉输液质量中的护理风险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8期
     【关键词】 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注射室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护士是静脉输液直接责任人,质量的好坏与护士的责任心、技术水平有关。为了达到对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控制,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我科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1],除对做好常规输液护理观察外,针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对门诊静脉输液质量进行风险干预,并对输液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采取积极的护理,现将具体措施和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主要是我们从2008年8月开始由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登记的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穿刺失败;皮肤消毒不规范;固定不妥善;静脉输液滴速与输液卡不符;液体滴空、回血、液体配制时间过长;未按要求签姓名及时间;提前拔液体。

    1.2 方法 科室设立静脉输液存在问题登记表,对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由专人给予登记,进行护理风险干预前与护理风险干预后的对比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3 反馈 护士长及时对存在问题组织质控小组讨论,并在科室进行反馈,进行质量改进。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干预前5个月输液质量存在的问题 静脉穿刺失败82例;皮肤消毒不规范26例;固定不妥当38例;未按要求调节滴速28例;液体滴尽、回血12例;液体配置时间过长6例;未按要求签姓名及时间6例;提前拔掉液体8例。

    2.2 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5个月输液质量存在的问题 静脉穿刺失败24例;皮肤消毒不规范2例;固定不妥当4例;未按要求调节滴速8例;液体滴尽、回血0例;液体配置时间过长0例;未按要求签姓名及进间2例;提前拔掉液体0例。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组织相关知识学习,提高理论基础: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常规、流程、门诊静脉输液查对制度及保证静脉输液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执行门诊输液流程,保证输液质量,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等,目的是为了让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门诊静脉输液的打操作常规、流程,为保证静脉输液质量提供充实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3.2 制定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门诊静脉输液流程:①制定各班工作制度,在门诊静脉输液高峰安排技术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避免因穿刺不成功而延长注射等候时间。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巡视患者的输液情况;②制定门诊静脉输液“三关”查对制度,规范门诊静脉输液操作常规、流程、注意事项,并整理成册,便于护士熟记严格执行。要求静脉输液前严格查对液体及药品质量;一次性用品是否符合要求;输液管内气体是否排尽;多次核对患者姓名;静脉穿刺时认真选择血管;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等,确保静脉输液质量;③为0~2岁以下小儿进行静脉穿刺要求两名护士协助进行,避免因家属配合不当而造成穿刺失败。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管脆弱极易穿破,要求选择细而针尖斜面小的针头,采取旁刺法,刺入时针头的方面与血管平行,从血管右侧方穿刺,进针时不能过猛;④对液体量多的患者禁止一次性将液体配好,要求做到现配现用,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同时要求在配液时注明总的输液瓶数及第几瓶,如4 2、4 4等,让巡视班接液体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提早将液体拔掉,从而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http://www.100md.com
    3.3 加强技术练兵,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在科室开展静脉穿刺成功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使护士自然地懂得珍惜每一次机会,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穿刺,既培养了敬业精神,也培养了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不打无把握的针”从而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4 讨论

    4.1 开展门诊静脉输液质量护理风险干预的意义。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办法,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将风险管理的程序用于静脉输液管理中[2]。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我们对在门诊静脉输液中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均做为风险事件处理。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管理上找原因,查出可控及不可控的因素,进行改进。

    4.2 明确风险的来源 护理风险主要来自于护士在给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因此我们制定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减少患者精神上的痛苦,给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

, 百拇医药     4.3 控制风险隐患 我们在门诊静脉输液时发现,要保证静脉输液液体的质量,由一人查对难免会查对不严格,无法保证液质量,因此,通过改变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流程来干预风险可收到满意效果。例如:在为0~2岁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的不配合,宜造成穿刺失败,从而增加小儿痛苦。我们要求在为0~2岁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2名护士协助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措施将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地控制起来,消除了护理风险隐患。

    4.4 加强管理 强化静脉输液质量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风险干预措施的重要一环。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风险系数降低。我们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实行交互质量控制,即配药护士对摆药护士准备的液体、药物进行检查;穿刺护士对配制的液体进行检查;巡视护士对穿刺护士检查的液体再次进行检查 ,一环扣一环,使护理流程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在质量流程中各个环节相互监督,形成有效循环的控制。

    总之,静脉输液是保证抢救和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及时、准确、顺利畅通的将药液滴人患者体内,完成输液过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3]。通过在门诊静脉输液质量中的护理风险干预,使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质量问题由护理风险干预的210例,下降至干预后的40例,达到了确保医疗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庆逸,梁万年.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流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92.

    [2] 王新红,宋静波.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9,24(5):15.

    [3] 郭美英.护理干预对门诊患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6):561 562., 百拇医药(邱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