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1947745
“口炎清”漱口液治疗口腔炎症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5日 宋 怡
第1页

    参见附件(1415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外涂行口腔护理治疗脑血管患者口腔炎症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口腔炎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实验组采用中药行口腔护理,2次/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行口腔护理,2次/d。对两组口腔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口腔炎症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口腔炎症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效果表明实验组采用中药制剂“口炎清”漱口液治疗口腔炎症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治疗口腔炎症的有效率。结论 中药制剂“口炎清”漱口液外涂行口腔护理治疗脑血管患者口腔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口炎清”漱口液;口腔炎症;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科昏迷、鼻饲、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居多,发生口腔炎症的患病率占全科患者总数的80%。针对这一情况所采取的西医方法为:先用各种不同的漱口液,常见有生理盐水、3%双氧水等漱口液,长期应用易引起耐药及二重感染、牙龈浮肿等。而且由于种类繁多,无形中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是护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科经过临床观察、对比、实践,对脑血管病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施护,研制中药制剂“口炎清”漱口液,用于口腔炎症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6例口腔炎症的口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73~85岁,平均年龄79岁;对照组男 24例,女24例,年龄72~88岁,平均年龄80岁。其中气管切开患者14例,昏迷患者48例,生活不能自理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口腔黏膜受损的程度、溃疡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实验组:“口炎清”漱口液为研制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桔梗、黄芩、地丁、野菊花、黄芪、三七、大黄叶),使用煎药机压膜成袋状液体,冷藏于冰箱中,每日口腔护理二次,5 d为一个疗程;②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溶液行口腔护理,2次/d,5 d为一个疗程。

    1.3 判定标准 ①口腔炎症程度判定[1]。Ⅰ期:口腔异味大、口臭严重唾液黏稠;Ⅱ期:疼痛难忍、食欲减退、拒绝进食;Ⅲ期:口腔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面;Ⅳ期: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舌面干燥有较厚的结痂、牙龈肿胀出血;②疗效评价指标:全部病例5 d内进行效果评价,治愈:口腔溃疡面愈合,牙龈无红肿出血;显效:口腔无异味、溃疡面缩小、唾液恢复透明状、食欲增加;无效:口腔异味大,牙龈红肿、舌苔厚腻,上述症状减轻时间较长,恢复慢。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 显效 减轻无效

    实验组4842(87.5) 4(8.3) 2(4.2) 0(0)

    对照组4818(37.5) 8(16.7)14(29.1)8(16.7)

    χ23.962

    P<0.05

    3 讨论

    3.1 传统常用的漱口液对口腔的影响。通常临床上对于口腔炎症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多选用生理盐水,因其对口腔黏膜无刺激,常作为首选漱口液。对于口腔有溃疡或口腔异味大,舌面过于干燥、牙龈肿瘤痛的患者时常选用双氧水清除口腔的残渣、坏死组织及病原微生物,也可以减少口臭,但是长期使用可造成牙龈浮肿、牙齿表面钙化不全,故不宜长期使用。此外,护士进行晨晚间护理时,需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漱口液增加护士工作量;漱口液开启后起过24 h,如一次不以能使用完,应重新更换,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3.2 脑血管患者发生口腔炎症的原因。我科的脑血管患者大多数以老年患者居多,随着年龄增长,所有的人体组织都要经历渐进性不可逆积累性变化。口腔黏膜也会发生一系列增龄改变。如黏膜变薄、平滑、干燥,出现口干症状,灼痛、发痒、粗糙、味觉异常。由于口腔黏膜变薄,故容易破溃,且多损伤后恢复较困难。此外,老年人口腔黏膜的血管变化也很常见,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皱缩呈结节状。如果不及进有规律的清洁,口腔干燥进一步发展,舌的上皮黏膜脱落可进一步形成光滑舌、干燥舌。随着口腔黏膜神经末梢密度下降,牙龈、舌、味蕾大幅度改变,导致食欲下降。对口腔炎症进行辩证施护,分为几种类型:湿热型,脾胃消化失常,津液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上扰;肝阳上亢型,肝阳暴涨,风火相煽,循经上扰;阳虚火旺型,素体虚弱,或久病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血不足型,久病素体虚弱,失去濡养,不能上荣。

    3.3 中药制剂对口腔炎症的作用机制。中药桔梗、黄芩、地丁、野菊花、黄花、三七、大黄叶组成。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黄芩,清热解毒;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野菊花,清热除烦,止痛;黄芪,托毒,排脓,敛疱生肌;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大黄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