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1989414
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马素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907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0~2岁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来自儿保门诊782例儿童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有关影响智能发育的因素。结果 分析表明影响儿童早期智能发育的因素有高危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结论 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智能发育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儿童;智能发育测试

    从出生到2岁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发育正常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对来自儿保门诊782例儿童进行了智能测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智测门诊筛查了782例0~2岁的婴幼儿,其中男466人(59.6%),女316人(40.4%),年龄0~12月596例,13月~2岁186例。

    1.2 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对0~2岁儿童进行智能发育筛查。该测试由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个能区组成,结果用被测试者的发育商(DQ)表示,智能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即低智能:69及69以下为低下;中下智能:70~84为偏低;中等智能:85~114为正常;中上智能115~129为聪明;高智能130及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1 782例0~2岁儿童儿心量表测试结果 高智能10例(1.3%)中上智能19例(2.4%)、中等智能687例(87.9%)、中下智能51例(6.5%)、低智能15例(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儿心量表测试15例低智能儿童原因 因高危因素13例(80.7%)不明原因2例(13.3%),儿心量表测试51例中下智能儿童因高危因素33例(64.7%),环境社会因素12例(23.5%),原因不明6例(11.8%)。中上智能及高智能29例,父母大专以上学历的20例(69%),687例中等智能儿童中,父母大专以上学历241例(35.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心量表测试687例中等智能儿童各能区未通过项目发生情况 未通过项目人数最多的能区是社会行为,其中一项未通过396例(57.3%),二项未通过162例(23.6%);其次是精细动作,一项、二项未通过的例数分别为262例(38.1%)、145例(21.1%)。详见表1。

    3 讨论

    3.1 高危因素是造成智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愈来愈高,脑损伤儿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从本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由高危因素所致的低智能儿童及中下智能儿童的构成比分别是86.7%和64.7%。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可促进智能发育,随着年龄增长其作用更为明显[1]。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早期进行智力筛查,定期随访,发现落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残疾儿的发生,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3.2 DQ值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 儿心量表测试中10例高智能儿童及19例中上智能儿童,其父母大专以上学历占69%,而中等智能的儿童其父母大专以上学历占35%。这说明学历高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智能的发展,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早期教育、科学育儿知识的理解和实践优于文化程度低者[2]。他们愿为子女的早期教育提供较多的时间和资金,为早期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丰富的环境。

    3.3 未通过项目因素与家长教育方式有关 儿心量表测试中687例中等智能儿童中,未通过项目最多的人数是社会行为,其次是精细动作和大运动。在大运动方面未完成的项目大多与季节有关,在秋季出生的婴儿,穿的越来越厚,表现为6个月不会翻身,9个月不会爬行。而婴儿期的爬行活动是大脑积极思维、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婴儿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一个飞跃[3]。较多不会爬行的婴儿是家长没有认识到爬行的重要性。精细动作未通过较多的是把小丸投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等。这与家长过多限制有关。在社会行为方面未完成较高的是不会自喂饼干和脱袜子,这与家长包办太多有关。因此,通过测试,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发育特点,告知家长孩子练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包办、限制过多就会阻碍孩子智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测验的51例中下智能及15例智能儿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多数家长不了解高危因素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播育儿的新理念,促进科学育儿行为的形成。其次是环境社会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