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155183
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沈云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333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桂甘龙牡汤加味。30 d 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改善心悸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心悸疗效确切。

    【关键词】 心悸;桂甘龙牡汤

    

    心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患者常感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甚或胸中憋闷、疼痛,大多伴有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江市友谊医院近年来以心悸为主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6 例。 男56 例,女40 例;年龄11~79 岁,中位年龄 41岁;其中经X 线及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 42 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0 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8 例,室性早搏19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 例,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3 例;中医辨证属心阳虚弱证59 例,心脾两虚证 11 例,心血瘀阻证 8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对照组 46 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抗凝类、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类等药物,均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疗组加服桂甘龙牡汤加味,组方为桂枝6~15 g,炙甘草3~9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茯苓 15 g,神曲15 g,丹参15 g,远志 10 g,石菖蒲9 g,白芍15 g,大枣 15 g。 心阳虚衰,心胸憋闷严重加枳壳、瓜壳;心虚胆怯,遇事善恐甚至整天惊悸,悚惕不安加茯神、酸枣仁、红参、石决明等;心脾两虚,纳呆便溏加焦三仙、焦术、薏苡仁等,并以官桂换桂枝;心血瘀阻,胸中刺痛,唇甲青紫加红花、川芎等。

    加水800 ml,煎煮 30min,取汁 500 ml,每日分3 次口服。

    若能接受丸药治疗,则取上方6~10 剂研细末后和蜜为丸,每丸6g,1丸/次,3 次/d。 连续服用 30d。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检查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t检验及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医学中心悸即为心中悸动不安之意。 中医行业标准中将其定义为“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病证”,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之中,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多种传导系统疾患。

    心悸的发生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虚衰、水饮内停和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

    作者认为心悸多以虚为本,具有心阳虚弱的禀赋,且心阳不足的病机可并见于其他各型之中。故温通心阳当为治疗心悸的根本法则。阳虚不能化水则易聚湿生痰,心阳不运又易致心脉瘀阻,因此,顾护心阳的同时须兼顾活血化痰。《伤寒论》谓“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的条文已提示了心悸的根本病机和治法方药。作者效仿仲景,用桂甘龙牡汤加味来治疗心悸。

    药理研究表明牡蛎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丹参能产生类似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了ATP 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