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242797
主动电极右室间隔起搏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方法 将68例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随即分成2组,应用主动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起搏简称主动电极组。应用被动电极植入心尖部起搏简称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数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植入即刻起搏阈值比被动电极组要偏高,无显著差异。主动电极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短于被动电极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感知阈值无明显差异。随访1个月,两组起搏阈值,阻抗,感知无明显差异。结论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稳定,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室间隔; 主动电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确诊完全性或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68例。年龄28~80岁,平均6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起搏器植入Ⅰ类和Ⅱa类适应证,随机分成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组和被动固定电极组。主动电极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被动电极组30例,男16例,女14例。
, 百拇医药
    12 材料 起搏器均为Vitatron公司生产,其中SSIR42台DDDR26台。右心室螺旋电极均放置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被动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螺旋电极为Vitatron公司生产ICQ09B58 cm激素释放单极螺旋电极,被动电极为Vitatron公司生产。

    13 方法 所有患者电极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先用U型弯钢丝,把主动电极送入肺动脉,撤除钢丝,对直钢丝塑形,在标准左前斜45°投照,缓慢回撤电极,电极头与室间隔垂直,将螺旋电极旋入内膜下,电极X线下可见头端标志分离,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等各项参数,拔出钢丝,经深呼吸,咳嗽等调整电极张力,缝合固定电极。右心室心尖组按常规操作。

    14 观察指标和随访 观察2组有无并发症及各项起搏参数,术后常规心电图测量起搏时Ⅱ导联QRS波时限。术后1月门诊随访,X线胸片观察电极脱位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主动电极组37例均一次性植入固定螺旋电极,31例电极植入被动电极其中1例电极移位,重新操作成功植入,1例心尖部起搏不良,起搏阈值高(患者年龄偏大考虑心内膜纤维化),换用螺旋电极成功,后划为主动组。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明显缩短,见表1。植入后1月2组起搏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导线放置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电极易发生移位,高龄患者心内膜纤维化易导致起搏不良,还有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左、右室电机械活动的不同步及右室局部起搏可以造成左束支传导阻滞削弱了左室的协调性运动,引起心功能障碍,尤其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负面影响更大[1]。而右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它接近希氏束,是双心室电扩步的起始部位,在该处可实现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2]。近年有报道发现,右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3]。本组研究发现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起搏QRS波形时限明显缩短,为双心室同步收缩提供足够证据。因此,右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心功能下降的患者,选择主动固定电极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是非常必要的。且主动电极导线具有不易移位、卧床时间短、易于拔除、置入部位灵活等优点[4]。要顺利完成手术操作起搏电极线先要进入肺动脉,然后缓慢回撤至右室流出道比较容易到位,要在X线左前斜45°投照与术者呈垂直方向,此时电极头必须垂直指向脊柱,也就是垂直指向室间隔,这样可保证电极指向室间隔。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均获得成功,无心肌穿孔、心包积液、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旋出螺旋固定心肌后,由于损伤心内膜下心肌,导致植入即刻起搏阈值增高,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随着围绕在螺旋底部的激素释放,可逐渐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水肿,明显改善导线的起搏阈值。1个月后复测起搏阈值可达到最佳起搏阈值,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显示在植入即刻被动电极组导线阻抗明显高于主动电极组,可能因为主动电极选入心内膜,与心肌细胞结合紧密,传导性能好有关。1月后被动电极因为心内膜包裹,导电性能改善,故两组导线阻抗不再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显示主动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右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能基本保证左右室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同步收缩,维持和提高患者心功能。在临床上可以逐步取代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

    参 考 文 献

    [1] 张志辉,曹宁,欧阳茂,等.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间隔部生理性起搏的临床技术研究.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11161118.
, http://www.100md.com
    [2] 洪鹭荣,吴少平,黄小洪,等. DDD起搏器选择心室起搏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6):508510.

    [3] Stambler BS, Ellembogen K, Zhang X, et al Right ventricular outfiow versus spical pacing in pacemaker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s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3,14:11801186.

    [4] 汪芳,张建军,金炜,等.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5,19:325326., 百拇医药(周鹏 周宣 白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