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471863
前牙残根残冠在两种桩核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唐巍 彭玲玲 乔建功 陈亚刚
第1页

    参见附件(215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桩核冠技术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残根残冠患者 (216颗前牙) 随机分为实验组(n=109)和对照组(n=107), 实验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 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铸造核桩, 每隔半年门诊随访。结果 一年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年后成功率: 对照组成功率86.9%, 实验组成功率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选择正确的适应证, 玻璃纤维桩核冠比较金属铸造桩核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安全、高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牙;残冠;残根;桩核冠;修复

    当患者前牙出现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时, 临床上不是选择全冠修复, 而是选择桩核冠修复。现就本科128例(216颗)前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 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修复, 比较两种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128例前牙残冠残根患者(216颗前牙), 其中男78例(130颗前牙), 女50例(86颗前牙);年龄18~78岁, 平均32岁;中切牙112颗, 侧切牙79颗, 尖牙25颗;均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患者牙齿排列较整齐、牙齿无松动、无牙槽骨骨折、X线牙片检查根管充填完善、牙槽骨吸收在根颈1/3以内、残根根面在龈上≥2 mm、根长≥8 mm、牙周组织情况良好。按照随机原则, 设实验组64例(109颗牙)和对照组64例(107颗牙), 两组患者患病程度、年龄大小、性别比较, 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 2 材料与方法

    1. 2. 1 材料 美国VIVA螺纹加强固位型玻璃纤维桩, 配套专用树脂粘结剂, 光固化树脂桩核材料。

    1. 2. 2 修复方法

    1. 2. 2. 1 根管预备及完成桩核 患者每颗大面积缺损的前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术中要求根尖部保留3~5 mm根充材料以封闭根尖孔, 桩的直径约为牙根直径的1/3, 术后观察两周, 要求患者无疼痛、临床检查无叩痛等根尖周炎的症状和体征, 根尖片显示根充完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完成。两组患者均用金属烤瓷冠或全瓷冠恢复牙体外型, 并由同一技工完成。

    实验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采用配套麻花钻, 由小号到大号的顺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