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22期
编号:12647443
中西医结合在抢救休克患者时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休克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方法 休克患者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在两组患者行常规抗休克临床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接受多巴胺+参附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多巴胺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1、5 h的血压上升效果、心律失常、死亡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升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逐渐稳定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前者(7.8±2.3)h明显少于后者(12.5±4.0)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后死亡率为6.90%,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4%, 对照组则分别为34.48%、27.59%, 观察组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在为休克患者行常规抢救后, 联用多巴胺与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 可以更为有效地加快患者血压的恢复与稳定, 降低死亡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 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休克;抢救;中西医结合;疗效;预后观察

    休克是以机体循环代谢功能的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征 ......
------
    李芝明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休克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方法休克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在两组患者行常规抗休克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接受多巴胺+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多巴胺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1、5 h的血压上升效果、心律失常、死亡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升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逐渐稳定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前者(7.8±2.3)h明显少于后者(12.5±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后死亡率为6.9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则分别为34.48%、27.59%,观察组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为休克患者行常规抢救后,联用多巴胺与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更为有效地加快患者血压的恢复与稳定,降低死亡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休克 抢救 中西医结合 疗效 预后观察

    【分类号】R459.7

    休克是以机体循环代谢功能的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征,从本质上来讲它不属于一类疾病,而是人体的病理生理演变反应[1]。休克多为突然发生,病情演变凶猛,死亡率非常高,临床医师必须选择高效的抢救方式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有效抢救,才能使其血压尽快恢复并稳定在正常状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