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8期
编号:12580456
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59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行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 应用Bade侧槽切割式自动穿刺活检枪, 对59例肾病患者行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结果 59例患者穿刺122针均成功, 成功率100%。其中54例患者穿刺后有镜下血尿, 观察症状于1~3 d后消失。3例患者有少量肉眼血尿, 给予止血药应用后症状消失, 2例患者出现小的肾周血肿, 延长卧床时间后完全吸收, 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术是安全有效的, 具有并发症少且痛苦小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引导;肾脏病理学穿刺

    目前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已较广泛开展, 但穿刺有创伤、有风险, 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采用Bade侧槽切割式自动穿刺活检枪进行肾活检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59例肾脏病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27例;年龄14~66岁, 平均年龄43岁, 均符合肾活检指征[1]。其中肾病综合症34例, 肾炎综合症12例, 狼疮性肾炎3例, 紫癜性肾炎2例, 慢性肾炎3例, 糖尿病肾病5例, 临床无穿刺禁忌证。术前宣教、训练屏气及卧床排尿, 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血常规、肾功能, 控制血压在140 mm Hg/90 mm Hg(1 mm Hg =0.133 kPa)以下;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停用抗凝药1周, 停用抗血小板及活血药3 d, 手术前后常规肌内注射血凝酶针, 术后应用抗生素3 d。

    1. 2 穿刺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垫高腹部;彩超纵切位确定双肾情况, 一般选右肾下极外侧部为穿刺点(注意超声探头要垂直床), 彩超探头纵切位、横切位确定穿刺点位置并标记, 测量进针距离。用0.5%碘伏消毒右肾在背部的投影区及其周围皮肤,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洞巾, 超声定位皮肤进针点后, 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皮下组织至肾筋膜, 进针点处做皮肤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 将半自动肾穿刺活检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肾下被膜后, 嘱病人深吸气后暂停呼吸, 快速反复向下轻压见肾脏被推动且针尖抵触肾脏下极, 触发按钮穿刺, 快速拔针, 可见取出肾组织。根据情况可反复穿刺, 原则≤4次。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沿穿刺方向按压10~15 min, 再次用超声探查肾脏及肾周情况, 腹带包扎后用平车推回病房平卧, 一般绝对卧床8 h, 24 h内不能下床避免用力。出现肉眼血尿者延长卧床时间至症状消失。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尿量、尿颜色, 连续复查尿常规及尿沉渣分析3次。24 h后再次超声探查穿刺肾及肾周的情况。
, 百拇医药
    2 结果

    59例患者共穿刺122针, 成功率100%。每例患者穿刺1~3针, 每针取肾组织长度0.5~2.2 cm, 每条组织光镜下肾小球4~21个, 平均(15±4)个。常规超声检查监测穿刺后肾周改变, 其中2例患者出现小的肾周血肿, 余57例均未发现肾脏及肾周异常。54例患者穿刺后有镜下血尿, 观察症状于1~3 d后消失。3例患者有少量肉眼血尿, 给予延长卧床时间及加用止血药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2例患者出现小的肾周血肿, 自行吸收。均无严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肾脏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 病种类繁多, 许多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的病理改变并不完全一致。肾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大, 正确的诊断对患者非常重要[2, 3]。肾脏病理学穿刺活查(简称肾活检)目的是进一步确定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分型, 指导治疗, 还可判断疗效(重复肾活检)和估计预后, 并对肾脏病理的研究有利, 是诊断肾实质病变的“金标准”。随着肾脏病理学穿刺的不断推广和改良, 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术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得以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文献[4-6]见较多的经验报道。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术操作方便, 方法简单, 又叫“傻瓜肾穿”, 能在屏幕上准确引导穿刺针穿刺, 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避免了并发症。本组59例超声引导肾穿活检成功率100%, 高于王绮[7]文献报道的94.5%。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肉眼血尿、肾周血肿、严重出血、尿路梗阻、急性尿潴留、感染、误穿周围脏器等。本组59例患者, 出现肉眼血尿者3例均为肌酐高的患者, 经延长卧床时间, 止血药物应用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 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者分别为狼疮性肾炎及急性肾衰的患者, 经对症处理后血肿自行吸收。余患者术后均可见镜下血尿, 为术后正常反应, 1~3 d后症状可消失, 无需特殊处理。关于肾脏病理学穿刺的经验:慢性肾炎肌酐高者、狼疮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穿刺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其他患者肾穿刺出血风险相对较小;另穿刺定位致关重要, 定位时超声探头要垂直床;可倾斜30~45°进针, 穿刺针垂直肾脏下极的球面切线, 这样患者如憋气欠佳仍不至于划破肾脏, 且易于取到肾皮质;穿半槽还是满槽通过调整穿刺针可以控制, 进针后可见肾表面凹陷型压迹时放枪为满槽, 稍向外退穿刺针放枪可穿半槽, 穿半槽相对较安全;到达肾被膜后, 嘱患者深吸气后憋住, 快速反复向下轻压见肾脏被推动且针尖抵触肾脏下极, 触发按钮穿刺, 快速拔针, 取出肾组织。本组病例由于术前准备充分, 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快速, 未出现感染、严重出血等并发症。近些年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超声和穿刺设备的不断改良, 超声引导下肾脏病理学穿刺术日渐成熟, 并以其准确、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临床。肾脏病理学穿刺是安全有效的, 具有并发症少且痛苦小等特点, 为肾脏病事业指明了方向, 诊断清楚明白, 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51-554.

    [2]陈清亮, 李宗明, 韩新巍, 等. CT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在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8(9):242.

    [3]徐秋琴, 李晓忠, 章美华, 等.超声引导下简易穿刺夹在儿科肾活检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1(5):296-298.

    [4]刘雷, 魏明明, 张宜明, 等. 彩超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体会.中外医疗杂志, 2011, 17(5):25-26.

    [5]杨焰, 文春华, 黄密伶, 等.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院杂志, 2011, 34(4):268-269.

    [6]陈江林, 彭红霞, 廖萍, 等. 橡皮筋定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刊, 2012, 10(7):28-29.

    [7]王绮.提高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学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10(11):696-698.

    [收稿日期:2015-03-27], 百拇医药(胡漪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