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2期
编号:12735054
冠心病患者 D—二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膜糖蛋白 (GP)和 D-二聚体 (D-D)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 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 (UA组 ), 23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和 30例正常人 (对照组 )体内的 GP和 D-D浓度进行检测 ,并对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UA组患者中 GP和 D-D浓度与 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GP和 D-D含量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GP和 D-D浓度能够当作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加以全面反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膜糖蛋白;D-二聚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02

    近年来 ,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 严重危害以预防、诊断动脉事件发生 , 减少冠心病致残 , 对病情诊断人们的身心健康 ,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D-D是一种交联蛋白在特异降解下的作者研究发现 , 对冠心病患者血液中D-D、GP进行测定 , 可产物 , 如果患者血浆内该指标含量超出正常标准 , 那么就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继发性纤溶 , 由此能够说明 , 当血栓发生病作者单位:223400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变时 , 人体内 D-D会发生变化 , 机体内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是纤维蛋白原与 GP Ⅱb、GP Ⅲa的结合 , 由此能够证明 , GP Ⅱb、GP Ⅲa和 D-D在冠心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对冠状动脉事件诊断的精准性 , 结合实际情况 , 本实验选取 2014年 1~12月来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 , 对其体内的 GP与 D-D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 , 目的在于探究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 2014年 1~12月来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最少有 1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UA定义为缺血性胸痛 , 心电图非 ST段抬高性变化 , 血清心肌标志物阴性。本实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患者均同意参与实验 , 并于知情书上签字。其中, UA患者37例作为UA组, SA患者23例作为 SA组。依照采血前后 24 h中存在冠状动脉事件 (其中包含缺血性胸痛发作 , 非 ST段抬高性变化和是否与劳累有关 )将所有患者分成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其中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 平均年龄 (59.7±8.2)岁 , SA者 7例 , UA者 24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29例, 男16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8.6±8.1)岁, SA者 13例 , UA者 16例。所有患者排除急性脑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周围动脉栓塞者。另取同期来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 30例为对照组 , 其中男 16例 , 女 14例 , 平均年龄 (57.8±9.1)岁。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样本收集所有接受实验者均口服药物治疗 , 其中包含 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他汀类药物、钙拮抗剂等。次日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 对于心绞痛发作者应该使用硝酸甘油对患者静脉滴注, 血液标本依照指标的不同采集 , D-D检测采血 1.8 ml保存于 0.019 mol/L枸缘酸钠抗凝试管中并4 h内 2500 r/min离心 10 min后取血浆测定 , GPⅠb、Ⅱb、Ⅲa受体分子数的检测采血 5 ml于 EDTA-Na 2抗凝试管内(1:9)采集后 30 min置于 2~8℃ 1000×g离心 15 min后测定。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采血, 方法同上。

    1. 2. 2检测方法D-D测定:在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测定 , 试剂由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 GP Ⅰb、Ⅱb、Ⅲa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 试剂由上海闳巨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 日本生产 RUimeimby全自动酶标仪检测, 试剂配制和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 GP和 D-D含量比较UA组患者中 GP和 D-D浓度与 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是否存在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GP和 D-D含量比较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GP和 D-D含量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2。

    注: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组相比 , a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 , 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血小板活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在血栓形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项试验研究结果证明 , UA患者体内的 GP Ⅰb、Ⅱb、Ⅲa分子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SA患者 , 其发生冠状动脉事件者上述指标也比未发生者要高。这说明患者血小板呈活化状态, 发生活化的血小板极易形成血栓。

    最近几年 , 血栓的出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中所起到的相关作用已经被全面证实 , 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纤溶 -凝血功能异常 , 人体中的纤维 -凝血是保证体内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在未发生病变的前提下 , 纤溶和凝血系统是处在活性动态平衡状态的 , 任何不良因素都会导致纤溶 -凝血功能异常现象出现。进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病理状态 , 有研究证明[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的纤溶和凝血功能已经发生异常 , 其主要表现在纤溶系统活性下降和凝血功能过强 , 进而令患者冠状动脉内出现血栓 , 值得一提的是 , 因为血管内存在血栓 , 引起了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 , 所以 , 冠心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为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的出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血栓 , 对于冠心病的诊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百拇医药(房凤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