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3期
编号:1273280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组), 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393例(中青年组)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伴随疾病、出血病因、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伴随疾病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老年组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出血病因方面, 老年组胃溃疡和胃癌高于中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高于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发生率高, 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多, 再出血率及死亡率高。

    【关键词】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75

    为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本研究对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人142例, 中青年人393例)进行分析比较,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2例(老年组), 年龄60~86岁, 平均年龄72岁, 其中男99例, 女43例;同期中青年病例393例(中青年组), 年龄19~59岁, 平均年龄35岁, 其中男301例, 女92例。全部根据呕血和(或)黑便的临床表现就诊, 并均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 对两组资料在各自伴随疾病、出血病因、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死亡率五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伴随疾病 老年组中伴随冠心病33例, 脑血管疾病30例, 高血压32例, 糖尿病11例, 肝硬化1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 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存在较多见;中青年组中有伴随肝硬化56例, 糖尿病3例, 脑血管疾病2例, 高血压1例, 冠心病1例, 其中主要是伴随肝硬化, 且伴随单一种疾病多见。老年组再出血者, 食管静脉曲张9例, 胃癌9例, 胃溃疡5例;中青年组再出血者, 食管静脉曲张18例, 胃溃疡1例, 十二指肠溃疡1例。老年组中发生并发症者29例, 其中肺部感染11例, 脑梗死8例, 心血管疾病6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中青年组中发生并发症者7例, 其中肝性脑病2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 肺部感染1例, 心血管疾病1例, 脑梗死 1例。老年组死亡14例,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3例, 失血性休克1例;中青年组死亡3例,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两组伴随疾病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出血病因 老年组胃溃疡和胃癌高于中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高于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其他出血病因比较,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在出血前常无先兆症状, 临床表现不典型, 加之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种慢性疼痛等, 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 亦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腹痛等消化道症状[2]。因此, 对于老年患者, 一旦有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务必尽快行胃镜检查,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均较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亦较高, 与中青年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或多种慢性疼痛, 并因这些疾患经常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因接触直接损伤胃黏膜, 同时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抑制血栓素的合成, 从而诱发出血[3], 成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或病因。

    在病因方面分析, 老年组胃溃疡及胃癌的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 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4]。老年患者胃溃疡增多可能与其胃黏膜呈退行性改变、血供不足、营养供应较差、黏膜上皮细胞修复能力受损, 导致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等有关, 并且老年人血管硬化, 常伴有心功能下降, 易造成胃黏膜瘀血、缺氧。老年患者胃癌增多可能和以下两个因素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胃体、胃窦交界上移, 腺体萎缩, 容易导致恶性肿瘤发生;老年患者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 胃溃疡难愈合, 且常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刺激, 破坏和再生的过程反复发生, 容易导致胃溃疡癌变[5]。在此次研究中, 没有发现早期胃癌患者, 因此, 医师们应该高度重视, 适当放宽胃镜检查指征, 必要时反复多次活检以助尽早明确胃癌的诊断。另外, 老年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中青年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和部分学者报道不相符合[4], 但亦有学者统计出, 随着年龄增大, 食管静脉曲张比例下降[6]。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危急重症,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率高, 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多, 再出血率及死亡率高, 临床医师应多方面顾及患者病情, 既要早诊断, 又要早治疗, 同时也要兼顾伴随疾病,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杨勇辉, 陈国兴, 朱文通.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外医疗, 2014, 33(15):65-66.

    [2] 陈亚奇.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2):70-71.

    [3] 张彭, 潘珅, 杨颖, 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13(2):111-112.

    [4] 陶雪娥, 覃立行.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90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13):63-65.

    [5] 鲁凤荣. 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1):241-242.

    [6] 张金敏, 周明东, 郑世华, 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实用老年医学, 2013, 27(4):331-352.

    [收稿日期:2015-07-06], 百拇医药(杨勇辉 郑文宽 陈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