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33154
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6例经核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腰椎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6例腰椎病变患儿经MRI检查均获得完整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 其中骨折脱位型22例, 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2例, 爆裂型2例;其中后侧韧带群损伤15例, 前纵韧带损伤12例, 脊髓损伤4例, 椎间盘损伤2例, 硬膜外血肿2例。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评价脊柱病变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儿童;脊柱功能;评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44

    近几年,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因其具有多参数扫描、独特多方位显示能力的技术特点, 可适应复杂性、多样性脊柱功能的检查, 是临床儿科脊柱功能评价中最理想的检查方法[1]。为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选取36例脊柱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来院经核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脊柱病变患儿3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