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754952
小儿哮喘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为77.5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案中,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 有利于更快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使其更快康复, 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哮喘;压缩泵;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胸闷、喘息难止等[1]。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 小儿哮喘的患病率也正逐年增加, 如果小儿哮喘患儿出现急性哮喘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很有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分别采用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两种方法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治疗, 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 经检查, 所有患儿病情都符合小儿哮喘诊疗标准, 表现为起病急骤、呼吸困难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26:14, 年龄1~9岁, 平均年龄(5.16±1.25)岁。观察组患儿男女比25:15, 年龄1~8岁, 平均年龄(5.75±1.3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经过综合治疗, 包括止咳平喘、吸氧和排痰等, 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2 ml 0.9%的生理盐水、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0.5 ml和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将压缩泵式雾化设备和雾化器连接管连通, 另一端为装有药液的雾化器, 治疗时控制输入流量4.4 L/min, 雾化吸入持续10~15 min/次, 2次/d, 持续3 d。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具体方法为:将雾化器连接管与供氧接口连通, 另一端接口为装有药液的雾化器, 保持氧流量为4~6 L/min, 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小儿哮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2 d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缺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 活动后病情无发作现象;有效:患儿治疗4 d后病情得到一定改善, 缺氧和呼吸困难症状有一定缓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 缺氧和呼吸困难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为77.5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咳嗽和胸闷气喘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 是由多重炎性细胞参与的病理和生理过程, 多见于≤10岁的儿童。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往往是由于不同激发因子的刺激造成, 除此之外还伴有气道狭窄和分泌物增加, 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 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3]。目前小儿哮喘临床中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采取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器能够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颗粒, 药物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肺部, 然后直达病变部位, 药物的反应更为迅速。

    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是借助低压泵力将药物通过细管喷射雾化, 然后通过呼吸直接进入患儿肺部, 发挥药物的作用缓解机体内部的水肿和炎症, 对小儿哮喘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是这种方法雾化后颗粒较大, 如果治疗不当, 沉降在患儿气道内部的药物颗粒容易引起患儿气道堵塞, 甚至窒息[4]。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是以氧气为动力, 将药液由毛细血管内喷出雾状滴子, 能够迅速进入呼吸道和肺部, 扩张支气管[5]。这种方法具有需要药液少、喷出药滴子时极为均匀、容易在患儿肺部沉降等优点, 而且氧气是一次性用品, 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操作方法更为简单、费用更低, 相对于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 它对患儿的刺激更小, 患儿的耐受性高, 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6]。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采用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 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为77.5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方式, 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效地提高治疗效率,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全发.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当代医学, 2010, 16(21):17-18.

    [2] 潘庆杰.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当代医学, 2011, 17(29):46-47.

    [3] 吴宗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1):125-126.

    [4] 钱琴芬.不同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临床对比研究.工企医刊, 2014, 27(3):767-768.

    [5] 陈晓.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刊, 2013, 48(4):88-89.

    [6] 岑惠玲.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2):124-126.

    [收稿日期:2015-10-10], 百拇医药(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