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3068250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6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感染,婴幼儿,临床特点
     【摘要】 目的 对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感染途径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 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感染途径, 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采用抗菌药物合并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病例中, <1岁占63.8%;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 占98.8%;感染途径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 占60.0%;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可由多种途径感染, 最常见感染途径为上呼吸道感染, 且运用抗菌药物合并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婴幼儿;临床特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41

    中性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伤细菌, 包括粘附、趋化、吞噬和释放作用四个方面, 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1-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4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