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10期
编号:13059564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51例经临床确诊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甲疏咪唑联合瑞格列奈和胰岛素注射的方式, 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和甲状腺指标变化。结果 ①5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治疗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4.48±0.87)ng/L明显低于治疗前(14.49±7.28)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7.48±1.1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49.37±13.48)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3.87±0.52)mU/L明显高于治疗前(0.03±0.01)m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1例患者血糖:治疗后空腹血糖值(6.28±0.81)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12.47±2.19)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值(7.28±1.8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18.96±4.33)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时必须对两种疾病均开展治疗, 调整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指标,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 甲亢;糖尿病;治疗方法;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59

    从疾病本质上进行分析, 甲亢和糖尿病均属于内分泌障碍性疾病, 虽然临床二者合并率较低, 可一旦发生就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构成严重的影响[1-3]。在治疗时将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关注点集中在甲亢发病快速, 且病情严重, 因此多采用先控制甲亢、后控制血糖的治疗模式[4, 5]。本文即是研究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1例经临床确诊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最大79岁, 最小38岁, 平均年龄(51.47±11.58)岁。其中原发性疾病为甲亢者共20例, 原发性疾病为糖尿病者共31例;具有糖尿病家族病史者共19例, 具有甲亢家族病史者共15例, 另外17例患者无任何遗传病史。

    1. 2 方法 首先为51例患者提供常规抗甲亢治疗, 选择的药物为甲疏咪唑, 每天服用剂量为30 mg, 每天服用1次即可, 在治疗后对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激素等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测量, 如数据明显下降则开展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治疗则选择口服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注射方式, 其中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实际空腹和餐后血糖值进行调整, 选择诺和灵30R治疗, 分别在每天午餐和晚餐前注射。瑞格列奈则采用口服方式, 单次口服1片, 每天服用3次, 分别在早、中、晚随餐服用即可, 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值的变化[6-8]。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方案, 饮食以低糖、高热量为主, 从而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 降低甲状腺负荷, 缓解甲亢和糖尿病的病情。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指标中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正常值在1.2~4.2 ng/L;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则在7.2~17.2 ng/L;促甲状腺激素则在0.34~5.6 mU/L。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标准值为4.0~6.1 mmol/L, 餐后2 h血糖标准值为<7.8 mmol/L[9]。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前51例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为(14.49±7.28)ng/L, 治疗后则为(4.48±0.87)ng/L, 治疗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01, P=0.0000<0.05)。治疗前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为(49.37±13.48)ng/L,治疗后则为(7.48±1.19)ng/L, 治疗后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065, P=0.0000<0.05)。治疗前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为(0.03±0.01)mU/L, 治疗后则为(3.87±0.52)mU/L, 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270, P=0.0000<0.05)。

    2. 2 血糖值变化 治疗前51例患者空腹血糖值为(12.47±

    2.19)mmol/L, 治疗后则为(6.28±0.81)mmol/L, 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317, P=0.0000<0.05)。治疗前患者餐后2 h血糖值为(18.96±4.33)mmol/L, 治疗后则为(7.28±1.83)mmol/L, 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441, P=0.0000<0.05)。

    3 讨论

    甲亢合并糖尿病属于发病率较低的合并症, 但发病后两种疾病之间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使得人体血糖调控机制进一步失调, 还容易引发痛症酸中毒的不良反应, 危及患者的生命。虽然目前对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仍无统一的解释, 但研究得出糖尿病患者較普通人更容易患有甲亢[10-15]。

    在治疗时方向十分明确, 即先对甲状腺功能进行调整, 然后降低患者血糖。因为甲状腺功能障碍会导致人体自身降糖功能降低, 且甲亢患者身体消瘦速度较快, 免疫能力明显下降, 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16]。因此, 采用甲疏咪唑进行先期控制, 该药物可有效抑制甲状腺组织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从而降低碘化物的氧化、络氨酸的偶联等反应, 降低甲状腺激素、三碘原氨酸的合成量, 从而有效地控制甲亢病症, 并且该药物还可促进人体T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待患者甲状腺功能稳定后开展合理的糖尿病治疗, 使用胰岛素注射和瑞格列奈口服联合的方式, 在直接降糖的同时促进胰腺细胞的自我恢复, 提升人体内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量[17]。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血糖指标均在标准值范围, 说明治疗效果确切。, 百拇医药(孙淑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