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4
编号:13816942
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4
     【摘要】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对6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发生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发生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服用药物分布。结果 年龄为26~60岁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率71.67%高于年龄≥61岁患者的20.00%, 年龄≥61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11~25岁患者的6.67%, 年龄11~25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10岁患者的1.67%;男性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 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轻微出血>肝肾功能损伤>过敏、皮疹>消化道出血、溃疡>神经损伤>心律失常=妊娠期反应。不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布洛芬>氨基比林>美洛昔康。不同给药途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口服>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直肠给药>局部用药=关节内用药。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要注意合理用药,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分布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60

    非甾体抗炎药物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因为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不存在激素药物的甾环而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物, 自1860年实现人工合成后, 非甾体抗炎药物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良, 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成为临床治疗处方量最多的一类药物, 在医学临床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非甾体抗炎药物种类品种繁多, 常见的包括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布洛芬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