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1730139
将“西方手法”融于中国医学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8年第23期
将“西方手法”融于中国医学实践

     谈到骨科疾病的治疗,大多数人会想到骨凿、骨锉、手术刀等器械,但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骨科门诊中心负责人于红副主任医师却是一位以高超的西方手法(Chiropractic)代替手术刀,治愈千万患者的行家里手。

    采访之前,记者曾经多次联系于红主任,但几乎每次于主任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采访过程中,于主任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也使记者对这位军医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只要上班时就不开机,因为很多患者,尤其女患者对这种治疗不了解,会有惧怕心理,如果治疗时来电话更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和忧虑。”

    从医之路

    谈起从医之路时,于主任说自己出身于医学世家,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推拿按摩。高中时,身为军医的母亲就教会他一些简单的中医按摩手法,也是从这里开始,他就对手法治疗疾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入大学时他就时常小露一手,为运动后的同学推拿按摩,由此成了同学们中小有名气的“按摩师”。1985年,于主任从第二军医大学学士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工作,开始了他骨科大夫的生涯,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位一米八五的豪爽直率的大汉与手术刀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于主任也做好了将一生奉献于骨外科事业的准备,但1992年于主任参加了由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首届西方手法医学外科培训班”后,却由此改变了他的职业方向,将他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运用西方手法为病人解除病痛。

    西方手法的精髓

    说起西方手法,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一治疗手法。用于主任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门比较边缘的学科,但绝对是一门值得在中国发扬实践的学科。”

    采访伊始,记者就问起于主任西方手法的精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