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35597
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马颖蓝,钟 亮
第1页

    参见附件(1594KB,3页)。

     2 结果

    1个疗程后(胃溃疡治疗6周,十二指肠溃疡4周),疼痛缓解率为84.6%;3个月末,疼痛缓解率为92.3%;6个月末,疼痛缓解率为80.8%。反酸、烧心及腹胀症状,3个月后的缓解率比1个月高,但6个月后的缓解率都较3个月时降低,部分症状复发。具体见表1。

    2.1 溃疡愈合情况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H期8例;S期22例,溃疡愈合率为73.3%,其中,S2期8例,S2的形成率为36.4%。

    2.2 溃疡愈合率、S2形成率、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

    具体见表2。

    表2表明:S2形成率,3个月末和6个月末比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高,但3个月末,原14例S1期患者中1例复发,转为H2期;到6个月末,原14例 S1期患者中3例复发,出现2例H2期,1例H1期。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目前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不难治愈,但“治愈”后易复发,溃疡复发的问题已成为医学难题。1990年末,夏威夷国际消化会议上Tarnawski等[3]首先提出“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概念。QOUH概念指出了溃疡愈合不仅需要黏膜的修复,更需要黏膜下组织结构的修复及重建,再生黏膜的组织成熟程度越高,抗再损伤的能力越强,溃疡复发率越低。完全愈合的溃疡复发率低。本组患者30例,随访半年,有3例患者复发(内镜下:从S1期发展成H1或H2期)。

    患者中S1期和H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现为:再生上皮下黏膜分化程度低,出现腺体囊性扩张,微血管减少及结构、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多,均提示再生黏膜成熟程度良或差,为溃疡的复发埋下了“祸根”。

    另外8例S2期患者镜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再生黏膜细胞分化程度高,再生绒毛细颗粒状,腺体多、排列整齐,见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少。内镜下为S2期,随诊半年,无复发患者,复查2次胃镜均为S2期,且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稳定,验证了溃疡愈合质量(QUCH)的相关理论。S1期内镜下虽判断为愈合,但再生黏膜组织成熟程度没有接近正常黏膜组织,仍存在异常结构,存在复发的可能性[5]。S2期再生黏膜组织成熟程度高,接近正常黏膜组织,不易复发。本组资料亦表明消化性溃疡巩固治疗1个疗程,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能治愈,愈合率为73.3%,S2形成率为36.4%,故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正规抗溃疡治疗后需长期随访[6],定期复查内镜,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指导进一步用药。如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建议行维持用药,维持用药时间长短、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此次研究样本数量不多,今后应多进行有关提高QOUH方面的研究,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为临床治疗中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及降低复发率、溃疡维持治疗等方面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元鸿,王婉梅,王皓,等.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比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045-1047.

    [2]戈之铮.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诊断和鉴别诊断[J].胃肠病学,2004,9(1):40-42.

    [3]Tarnawski A,Stachura J,Krause WJ,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