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032087
苦碟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庞红霞,吕彩莲,杨丽芳, 潘日兴
第1页

    参见附件(2555KB,3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因病情变化而出现恶化。见表1。

    2.2两组踝臂指数(ABI)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BI值均有一定好转,但对照组的ABI值升高不如治疗组的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细胞比容改善较为明显,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有3例患者,其ABI值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再现降低和高凝恶化的现象。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正常,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生活的普及,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迅速增加的势头不容忽视,随之而来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PVD其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动脉闭塞,局部组织缺血,与高胰岛素血症、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有关。聂圆圆等[1]通过研究提示,PVD是在高血糖的慢性持续过程的基础上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其发生、发展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起了促进作用。因此,防治PVD需采用综合性措施,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控制体重、予糖尿病饮食等基础上,还需采取控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措施。

    3.2 苦碟子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的临床作用

    苦碟子注射液是由菊科植物苦碟子的全草,经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纯中药注射液,有效成分为腺嘌呤核苷(腺苷)及黄酮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心血流量的作用,同时具有稳定细胞膜、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3]。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选择性地阻断血栓素A2合成酶,导致血栓素A2合成被抑制,同时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产生,使凝血过程受到有效的抑制[4],从而改善微循环;奥扎格雷钠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使高凝状态及低纤溶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5];奥扎格雷钠还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的作用,利于阻塞血管的再灌注,加速缺血病变的恢复[6]。目前,该两药在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椎动脉颈椎病和眩晕症、突发性耳聋等疾病。两药从不同途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为防治PVD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PVD疗效

    本研究应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PVD,其疗效(显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B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可明显升高ABI,改善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两药能起改善下肢的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的血供,增加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促进组织的修复,可减少伤残的发生率。通过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奥扎格雷钠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是通过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度[7],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因此,两药联用治疗微循环障碍并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总之,预防和延缓双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之一。苦碟子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双下肢血流量,有利于病变部位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两药联用未见明显副作用。因而,在防治PVD方面,两药联合应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聂圆圆,谢云.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09,37(3):18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崔建军,朱业靖.碟脉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2):173.

    [4] Motoyoshi M,Sugiyamaq M,Atomi Y,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