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192307
42例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4期
     3.2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总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小脑本身组织结构损害表现的症状,如头昏、共济失调、语言障碍等;一类是颅内高压及脑干受压表现的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面瘫、瞳孔眼位改变、肢体活动障碍、锥体束征等。本组头痛28例(66.7%),呕吐30例(71.4%),头昏32例(76.2%),共济失调29例(69.0%),为小脑出血四大主要症状,其中除共济失调外,其余症状均非小脑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当上述临床表现不是同时出现时,易误诊。本组2例以头昏为主症的患者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急诊治疗2 d后方行头部CT检查确诊,所幸出血量不大,未致再出血及脑疝,但家属也因对治疗有异议而致纠纷。另一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误诊为高血压收治心内科。尚有1例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的患者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患者通常出血量少,症状较轻,以上述1~2个症状为主,定位的体征不明显,此时头CT会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可清楚地显示血肿的大小、部位及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突然出现头昏、呕吐或头痛症状为主的患者,尤其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及时查头部CT,避免误诊、误治。
, 百拇医药
    3.3小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

    小脑位于后颅凹,与生命中枢的脑干及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四脑室相邻,周围为骨质结构,上有小脑幕。出血量大时缓冲空间有限,极易压迫脑干及四脑室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甚至小脑扁桃体下疝,而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因此小脑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本组所有患者均根据出血量应用甘露醇每12小时~每6小时1次,并加用甘油果糖及呋塞米联合降颅压。同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同时防治肺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后3 d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手术患者暂停用脱水剂,拔管后根据残余血量再加用。

    本组18例血肿≥15 mL的患者,1例78岁女性出血量16 mL,曾有顶叶脑出血病史,病因考虑为血管淀粉样变性而保守治疗;1例血肿量17 mL的老年脑萎缩患者,出血未破入脑室系统,无脑干受压及脑积水的表现,无意识障碍,因其脑萎缩,增加了幕下缓冲空间,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其余16例行微创手术治疗。先行侧脑室引流术,再在CT下定位穿刺针进入部位并标记,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手术。首次血肿抽吸3~10 mL,并留置穿刺针管,用尿激酶液化血肿,反复盐水冲洗,留置3~7 d(每天冲洗)后拔管。小脑出血>25 mL时病死率极高[4]。本组4例小脑血肿量>25 mL者,仅1例治疗20 d后好转,3例在7 d内死亡。其余12例出血量15~25 mL的患者,手术治疗后,10例好转,提示微创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仅死亡2例,均死于并发症,故积极防治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组24例血肿量<15 mL的患者2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其中出血量<5 mL的12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治愈,无后遗症出现,提示小量小脑出血预后佳。另有出血量5~15 mL的10例患者无明显脑干受压保守治疗均好转。1例小脑蚓部出血8 mL,破入四脑室并铸型,脑干受压明显,有严重意识障碍,虽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终因脑干受压继发出血死亡。说明小脑蚓部出血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有1例患者血肿量12 mL,出血破入脑室并造成脑干受压,虽应用较大量脱水剂,治疗3 d仍不见好转,并出现意识障碍,行侧脑室引流术后有效缓解了颅高压,减轻了对脑干的压迫,治疗26 d痊愈出院。1例出血量13 mL的患者,入院时无肾功能异常,但有糖尿病10余年,加之老年70岁,肾功能贮备相对较少,连续应用甘露醇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故应高度重视老年患者的肾功能,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国内有专著建议小脑半球血肿≥10 mL,蚓部出血≥6 mL应给予血肿清除[5]。根据本组资料显示的情况,笔者认为可将小脑出血量≥15 mL作为手术治疗的指征,积极实施手术治疗,对血肿量在5~15 mL间的患者,多可保守治疗,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干受压及四脑室积血致脑积水的情况,有无意识障碍,调节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行侧脑室引流术,必要时加小脑血肿清除术,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治疗水平。本组好转率为80.95%,总死亡率为19.05%,略低于国内报告的22%[6],可能与施行微创手术改进传统治疗方法及小脑出血诊断率提高有关。

    3.4小脑出血的预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的减少,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小脑出血,尤其出血量大于25 mL者,极易危及生命。积极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减少大量小脑出血的发生,降低小脑出血的死亡率,是预防小脑出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吴江.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 刘祝钦,王振.52例小脑出血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1):94.

    [3] 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2.

    [4] 陈伟群,王新德,杨光宇. 老年人小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5):307-309.

    [5] 吴承运,胡永生,刘玉光,等. 临床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0.

    [6] 黄如训,苏镇培. 脑卒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7-139.

    (收稿日期:2011-11-04), 百拇医药(梁云 魏志刚 周立群 刘振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