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2154
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检出率分析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梁连辉 蔡常辉 陈述文 杨海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本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中的高血糖检出率,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1年1~6月在本院检验科健康体检的人员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者总检出率为4.71%,其中,男性为4.91%,女性为4.50%。(2)男性61~70岁这个年龄组的检出率最高为9.28%,而女性>70岁这个年龄组的DM检出率最高为10.64%。(3)女性绝经后高血糖者检出率明显高于绝经前。 结论 高血糖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年期前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促进了糖尿病(DM)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体检;检出率;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161-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明显增多,加上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预防知识的缺乏,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通过对在本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者年龄、性别分析,进一步论证和发现DM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预防DM的发生和改善高血糖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1年1~6月本院检验科健康体检人员报告资料,其中体检报告资料1 062份,女533例,男529例。

    1.2 检出标准

    高血糖者的筛检根据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 ≥ 7.00 mmol/L(126 mg/dL)。

    1.3 分析方法

    采用手检分卡法,将健康体检资料从全部的体检资料中检出,进一步筛检出其中的高血糖者,按性别将高血糖者分为男、女两组。最后将男、女两组分别分为35~40岁年龄组,41~50岁年龄组,51~60岁年龄组,61~70岁年龄组,> 70岁年龄组。对筛检出的资料分别做以标识、统计,并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

    1.4 质量控制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高血糖者的筛检的特点,科学设计调查表,注意研究调查的方法、质量及保密性。所有数据均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数据录入时,要统一计量单位,数据录入后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人工检查一遍,核查是否存在数据录入错误,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选取拟分析的因素,分别予以分级和数量化。将问卷调查内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一录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对筛检出的血糖值(mmol/L)多个样本率的卡方或校正卡方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被分析人群年龄与糖尿病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到,35~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 70岁高血糖者检出率分别为0.63%、2.50%、5.62%、9.14%、7.80%,总检出率为4.71%,在35~70岁这个年龄范围,高血糖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倍数增长。60~70岁这个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为9.14%,而35~40岁这个年龄段,高血糖者的检出率最低,仅为0.63%。见表1。

    2.2 被分析人群性别与DM的关系

    在35~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 70岁这些年龄段中,男、女高血糖者的检出率分别为了1.32%、2.37%、6.45%、9.28%、6.38%和0、2.28%、4.35%、9.00%、10.64%。35~70岁这个年龄段,男女不同性别DM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70岁这个年龄段,男、女不同性别DM的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

    2.3 被分析人群中女性绝经与检出率的关系

    绝经前后女性DM的检出率分别为2.01%和7.66%,绝经后检出率明显高于绝经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部分受检者为糖尿病患者,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而对这部分人的病史采集不详,致使没有被检出。本次被调查人群DM检出率为4.71%,其中,男性为4.91%,女性为4.50%,反映了目前被调查人群中DM的流行状况。全国DM患病率[2]为2.8%,而本次健康体检者中DM的检出率为4.71%,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与被调查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肉食、油脂以及面食摄入过多,即饮食结构中存在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也可能与被调查人群体外活动相对较少有关。此次被调查人群DM检出率为4.71%,而深圳市DM患病率为4.23%,通过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深圳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其居民生活质量相应较高。这也证明了经济发达地区也是DM的高发地区。加强对DM预防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上海DM协作组[3]在其1989~1990年的调查资料中显示DM呈现出明显的增龄性,大致40岁以后年龄每增长5~10,DM的患病率增加1~2倍。从本次分析的资料可以看出,高血糖者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呈倍数增加。在35~70岁这个年龄段,检出率一直呈上升趋势。60~70岁这个年龄段高血糖者的检出率最高,其中,男性为9.26%,女性为9.00%,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生理功能下降,而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的发生率上升有关。各年龄组DM检出率的增加幅度不尽相同。41~50岁年龄段检出率是35~40年龄的4倍左右,51~6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是41~50岁检出率的2倍左右。由此提示,DM预防的重点人群最好在40岁之前。

    在检出率与性别的分析中,35~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这些年龄段中男、女检出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70岁这个年龄段中,男、女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总体来说,DM检出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高血脂可以使血糖代谢异常,同时高血糖也可以使血脂代谢异常,临床多数患者既有高血脂也有高血糖,因此,在预防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时,应该关注血脂和血糖的相互影响[4-5]。

    本次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DM检出率为2.01%,绝经后为7.66%,绝经后DM的检出率高于绝经前。这除了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外,女性更年期前后的内分泌改变可能促进了DM的发生。有研究[6]发现DM患者血浆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明显低于正常,它们的降低可能是DM发生的因素之一。

    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的疾病。从出现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到发病,有数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是一级预防的宝贵时机,这样至少可以推迟发病的年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关键是抓紧开展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即对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如:重视低盐饮食,禁烟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