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0期
编号:12328486
苯扎氯铵用于椎管内穿刺皮肤消毒效果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苯扎氯铵用于椎管内麻醉穿刺前皮肤局部消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35例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住院患者,于穿刺前用0.10%苯扎氯铵溶液消毒局部皮肤,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周围辐射10~15 cm。消毒2遍,待自然干燥后,在距穿刺点5 cm的上、下、左、右取4个点,每个点用无菌棉签沾取标本,第一时间接种到含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并立即置于37℃恒温箱孵育24 h后取出,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结果 35例患者标本中,共采点140个,恒温孵育24 h后均未见致病菌生长;其中,1例患者的其中1个采集点有少量微球菌。苯扎氯铵溶液灭菌率达99.29%,消毒效果满意。 结论 0.10%苯扎氯铵溶液用于椎管内麻醉穿刺前皮肤局部消毒,能获得满意的杀/灭菌效果,无明显皮肤刺激,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 苯扎氯铵;皮肤消毒;细菌培养;灭菌率

    [中图分类号] R97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071-02
, 百拇医药
    皮肤消毒是椎管内麻醉穿刺前必须的处理措施,传统临床多用含碘制剂,效果良好,但对皮肤有刺激性,甚至有变态反应等出现[1]。苯扎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黏泥生长,并具有良好的黏泥剥离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缓蚀作用。本文笔者将苯扎氯铵用于椎管内麻醉穿刺前皮肤局部消毒,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8年7月10日~8月10日拟择期行连续硬膜外隙阻滞或蛛网膜下隙阻滞下手术的住院患者35例,年龄15~82岁,男16例,女19例,患者来源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和口腔科。

    1.2 消毒方法

, 百拇医药     使用前旋开0.10%苯扎氯铵溶液包装瓶盖,用无菌剪刀剪开封闭瓶口的包装纸,将50 mL苯扎氯铵溶液倒入一次性穿刺包贮药槽内。选择穿刺点并做好标记后,用浸透0.10%苯扎氯铵溶液的消毒海绵刷,自穿刺点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局部皮肤2遍,皮肤消毒后自然干燥。

    1.3 标本采集

    待消毒处皮肤自然干燥后,在距穿刺点以外5 cm的上、下、左、右取4个点,每个点用无菌棉签沾取标本,第一时间接种到含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并立即置于37℃恒温孵育箱内,孵育24 h后取出,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

    2 结果

    经严格控制条件,规范消毒操作后,35例患者中共采集140个点,均未见致病菌生长。其中1例患者标本的其中1个个采集点有少量微球菌生长,皮肤消毒有效率为99.29%[(140-1)/140×100%],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71%(1/140×100%),消毒效果满意。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皮肤消毒是椎管内麻醉穿刺前常规处理措施,以往临床常用皮肤消毒剂,包括碘酊/酒精、安尔碘、聚维酮碘、碘伏等,均为含碘制剂,依靠游离碘或释放游离碘发挥杀菌/灭菌作用,虽然消毒效果确切,但对皮肤有刺激性;偶有碘过敏反应;对纤维母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利于术后组织修复;易发生脂肪组织液化等不良反应。

    苯扎氯铵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国药准字”号产品,也是符合用药安全、用药伦理及用药质量标准的新一代季铵盐类消毒防腐药。早年既已被美(1996版)、英(1998版)、日(2001版)及我国(2005版)等药典收录。苯扎氯铵分子中含季铵阳离子,具有极强的表面活性剂特征。保留了最佳长度碳链比例,是该药物杀/灭菌的分子基础[2]。苯扎氯铵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药液对细胞膜渗透力,瓦解细菌细胞分子间作用,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发挥杀/灭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霉菌属都保持最佳敏感性,属广谱杀菌剂。1999年Conroy BP等[3]采用大鼠椎旁损伤细菌污染模型证实,采用0.03%苯扎氯铵溶液连续冲洗,能有效降低假单胞铜绿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率,深部组织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橄榄皂液、0.9%氯化钠溶液和杆菌肽溶液连续冲洗组。
, 百拇医药
    本研究中将0.10%苯扎氯铵溶液用于椎管内麻醉穿刺前局部皮肤消毒,规范消毒后采集消毒区域皮肤标本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皮肤消毒有效率为99.29%,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71%,35例标本共140个采集点中,仅有1个点经培养后见少量微球菌生长,尚不能排除取材污染的可能,证明苯扎氯铵能满足椎管内麻醉穿刺前皮肤消毒要求,效果安全、可靠。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室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分别采用0.05%、0.10%苯扎氯铵溶液用于术野皮肤消毒和医/患手部消毒,细菌监测结果也获得了满意的消毒、杀菌效果,证明了0.05%或0.10%的苯扎氯铵用于术野皮肤消毒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

    苯扎氯铵具有杀菌力强及长效抑菌的特点,适宜院内创面感染控制和医、护人员手部消毒隔离要求[4-5]。术野皮肤消毒直接采用原液,使用方便、快捷,避免了因稀释配置不正确而致消毒失败的可能性。目前临床常用的含碘消毒剂多数含有酒精,皮肤刺激性强,少数患者可发生碘过敏。苯扎氯铵溶液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不仅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兼具清洁、去污、去角质和保湿作用[6],在消毒灭菌、长效抑菌的同时,又能清洁皮肤及创面,尤其适用于碘剂过敏或皮肤高敏感患者。稀释相应倍数后,可用于体腔、创面、术野冲洗。苯扎氯铵水溶液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且溶液无色澄明,无刺激气味,感官性状佳。消毒后皮肤无着色,有别于目前常用的其他消毒剂。
, 百拇医药
    应该指出的是:(1)采用苯扎氯铵皮肤消毒时应至少涂抹2遍,第2次涂抹应待前次涂抹药液自然干燥后进行。每次涂抹应尽可能保证药液分布均匀,无遗漏,即无漏消毒部位。(2)苯扎氯铵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肉眼观察时有可能与局麻药混淆。因此,在进行椎管内穿刺前皮肤消毒时,苯扎氯铵溶液与局麻药应分置另处,不应放在同一药盘内,以免发生药物混淆。

    4 结论

    直接应用0.10%苯扎氯铵溶液杀/灭菌率达99.29%,具有持续抑菌效果。本组细菌学监测阳性率为0.71%,可安全用于椎管内麻醉穿刺前皮肤消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用于术野皮肤与黏膜消毒安全、有效,建议在手术室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艳,李俊霞,赵艳青. 碘伏与碘酊消毒手术野的临床对比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4):247-247.
, 百拇医药
    [2] Seymour Stanton Block. 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5th.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1:238.

    [3] Conroy BP,Anglen JO,Simpson WA,et al. Comparison of Castile Soap,Benzalkonium Chloride,and bacitracin as Irrigation Solusions for Complex Contaminated Orthopaedic Wounds[J]. Jr Orthopaedic Truma,1999,5(13):332-337.

    [4] 郑晓彦,何桂荣. 苯扎氯铵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4,18(13):1210.

    [5] 林淑辉,刘翠月,罗晓明,等. 苯扎氯铵溶液对术野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39,42.

    [6] 李智,李淑雯,刘桂兰. 苯扎氯铵溶液外阴冲洗40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26.

    (收稿日期:2012-05-22 本文编辑:袁 成), http://www.100md.com(吕国义 杨金丽 朱王辉 孙一凌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