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48008
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刘刚 张 莉 邓宇元 李梅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科室非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分析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上颌窦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慢性鼻窦炎与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结论 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常伴有鼻部解剖异常改变,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均是启动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部解剖异常;相关性研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6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030-02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在鼻科的发病率为5%~10%[1-2]。目前对于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CT扫描和鼻内镜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患者鼻腔与鼻窦的变异情况,有效探查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为后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3-5]。为了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本院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与非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年龄15~47岁,平均(38.6±13.2)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57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6]。选取同期该科室非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年龄16~49岁,平均(40.1±12.5)岁,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排除先天性面部畸形、系统性免疫缺陷病、鼻部占位性病变、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鼻窦冠状位CT扫描:患者均取头伸仰卧位,将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扫描从额窦前缘到蝶窦后缘,三维CT以听眶下线为基线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扫描仪为biograph pet/ct扫描仪(西门子公司生产)具体参数设置为矩阵512×512,层厚2 mm,层距5 mm,骨窗比例为2 000/200(窗位/窗宽),软组织窗为3 000/300(窗位/窗宽)。

    鼻内镜检查:采用直径为4 mm的0°、30°、70°鼻内镜开放患者的鼻窦,改善引流以清除病变。

    1.3 指标评定

    钩突异常:钩突发生骨质增生、内移或外移、肥大。

    鼻中隔偏曲:轻度时,最高偏曲度小于0.3 cm,且不压迫中鼻甲和下鼻甲;中度时,最高偏曲度为0.3~0.6 cm;重度时,最高偏曲度大于0.6 cm。

    中鼻甲异常:中鼻甲的垂直部前端有气化腔或中鼻甲的弧形凹面向内而凸面向外。

    鼻筛泡过度肥大:鼻道前方的筛泡明显增大,对中鼻甲有压迫,且筛漏斗变得狭窄。

    鼻眶下有气房:鼻眶的内下缘有气化腔生成。

    鼻丘过度气化:鼻丘气化发育过好,向上发育超过了鼻额管开口,影响了额窦引流。

    上颌窦发育不良:窦口过小或过大,甚至闭塞,窦内有分隔,窦壁有缺损等,均使得引流效果不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鼻部解剖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鼻部解剖结果比较显示(表1),观察组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上颌窦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2),慢性鼻窦炎与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3 讨论

    鼻中隔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在慢性鼻窦炎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导致引流障碍的发生,使得慢性鼻窦炎久治不愈,甚至反复发作。鼻中隔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发生结构改变时,可造成相邻黏膜紧密接触,影响纤毛的功能,使得鼻道黏液滞留。鼻中隔与窦口鼻道复合体还会降低窦腔内的氧压,而增加二氧化碳压,使得黏膜血流明显减缓,利于滋生细菌,进而引发多种炎性反应。因而及时控制鼻中隔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情发展可有效缓解慢性鼻窦炎病症。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鼻中隔严重偏曲可压迫中鼻甲,并造成嗅沟堵塞,偏曲凹面过大时可引发筛泡的横径增加和钩突的扩大,进而影响气房的发育,周围结构的改变会造成筛漏斗变窄,最终引发慢性鼻窦炎。钩突位于筛骨上,钩突变异后会引发中鼻道发生机械性阻塞和鼻道黏膜纤毛的功能障碍,同时中鼻甲受到压迫后会进一步压迫钩突,进而引发上颌窦炎的发生。中鼻道发生改变后,曲线向外凸出明显,会阻塞引流口,加重鼻窦炎病情。鼻筛泡过度肥大也会影响额窦和上颌窦的引流,造成筛漏斗变窄。而鼻丘气房位于额窦底的前部,后面即为晒漏斗,一旦发生改变,出现过度气化或于鼻眶下出现气房,都将造成额窦引流通道变窄。上颌窦发育不良会造成额窦腔畸形,变小,严重时可闭锁窦口,进而影响窦腔的引流,恶化鼻窦炎病情。

    慢性鼻窦炎与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鼻部解剖异常的存在和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发慢性鼻窦炎的直接原因或易患因素。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常伴有鼻部解剖异常改变,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均是启动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谢庆英,史广兰,陈少林,等. 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5): 310-314.

    [2] 李密,李凡成. 慢性鼻窦炎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