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34271
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刘新叶 杨东伟 程勇 刘敏 池豪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Rabbits;Animal model;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Negative barometric pressure;Trigger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其中导致患者致残或致死的原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表面糜烂、裂纹或破裂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同时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冠状动脉内的急性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及坏死。研究破裂斑块的特性及干预斑块破裂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人体其他组织不同,动脉是不可能取活检的,因此,有关ACS的组织学研究基本依赖动物模型,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动物模型对研究ACS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2.5 kg,购自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均喂养8周。对照组饮食为普通颗粒基础饲料,高脂饮食为基础饲料+4%胆固醇+4%猪油,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仪器与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美国惠普Sono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0~11.0 MHz。所有实验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和动物处死前1天空腹状态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兔左侧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将新西兰大白兔放置于检查台,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前或后缘作横切检查,超声探头沿动脉走行向头侧轻轻移动,跨过颈动脉分叉处,仔细观察血管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和钙化,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超声科高年资医师完成。

    1.2.2 动物模型的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所有兔术前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 d,术前禁食水6 h,腹腔注射氯胺酮(35 mg/kg),固定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静脉给予肝素钠100 U/kg体重,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约5.0 cm,暴露并游离左侧颈总动脉,分离左侧颈内、外动脉,临时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远端结扎,球囊损伤组在距左颈总动脉分叉处约0.5 cm剪开一斜形切口,逆行插入直径2.5 mm×10 mm球囊,连接压力泵,膨至3个大气压,由近心端缓慢回拉并旋转球囊,反复3次后撤出导管,结扎颈外动脉起始部,恢复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缝合皮肤。所有动物放置于同一动物房进行饲养。饲养8周后采用血栓抽吸装置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腔外负压吸引,负压容量置于30 ml处、持续时间10 s负压吸引,激发斑块破裂,所有操作由同一实验人员完成(图1)。

    A B C

    DE F

    图1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A、C为新西兰大白兔;B为球囊扩张器;D为分离颈动脉;E为球囊扩张颈动脉;F为激发斑块破裂负压吸引装置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