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7034
从患者疾病预防角度建立循证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摘要] 循证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其优势是能将最新的研究依据及时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笔者调查分析,循证护理在医院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更好普及该方法,本文从疾病预防的角度介绍建立循证护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开展循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从开展系统的培训、建立良好的资源获取途径和积极的引进护理人才三个方面,论述循证护理模式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 循证护理;预防;护理;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a)-0168-03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与护理学交叉发展的结果。早在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定义了循证医学这一术语。受此思想影响,在传统护理学中,出现了与循证医学相关的护理观点、思维和概念,并最终诞生了循证护理学这一护理学的分支学科。循证护理的完成定义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从而为护理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1]。

    1 建立循证护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1.1 将疾病的预防纳入护理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中也不难发现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护理工作只针对患者当时的病情现状展开,也就是俗话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这种服务现状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疾病的预防同样也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实对于很多疾病来说,疾病预防工作的意义更为重要,预防工作的缺失,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后继护理工作的难度。循证护理首先将疾病的预防纳入其主要内容,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使护士在主观上重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另外经过循证护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很多医院已开展和实现了循证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1.2 提高护理工作的含金量

    护理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十分巨大,但内容无非就是打打针、发发药等,主要以简单的“手工”劳动为主。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为这种简单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高了工作的技术含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从循证护理的定义可知,护理工作的开展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相互结合,这就要求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中,除被动遵医嘱外,还需要主动对护理学的知识加以学习和掌握;②循证护理的以患者为中心,所有的工作都是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相应可以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工作[2]。

    2 开展循证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护士普遍对循证护理缺乏了解

    循证护理虽然不是新诞生的概念,但护士普遍对其缺乏足够了解,如万丽红[3]对广东省多所医院护士关于循证护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36.67%的护士对循证护理一无所知,大致了解的占62.38%,深入了解的仅占0.95%。朱晶[4]在2007年就同样问题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习的10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仅有3名学生了解其具体含义及基本运用方法。护士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尚且如此,在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方面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2.2 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

    循证护理需要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相互结合后,才能有效开展护理工作。护士在获取理论知识时,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包括CNKI、万方等电子资源数据库和万维网上的护理学网站等两种。通过笔者在各类资源中调查,发现前者的内容偏重于护理学的前沿知识,与基本的护理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后者虽然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体,但内容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仅具有参考价值[5]。

    2.3 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循证护理将预防工作纳入主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强度。工作开展需要以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学习为基础,从而将科研工作纳入工作的必备环节。但护士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且基本都需要承担夜班和加班任务[6]。此时若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患者疾病的预防方面,不会起很好的护理效果,相反过于繁重的工作量,很可能对正常的护理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3 从患者疾病预防角度建立循证护理模式的方法

    3.1 开展系统的培训

    3.1.1 确立培训方向 循证护理体系包括患者患病前的预防、患病中的护理和后期康复等多项内容。从前文分析,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的难度,因此仅从预防角度建立循证护理服务模式,从而降低护理工作的难度,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完整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前期基础。

    3.1.2 确定教学方法 循证护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寻找疾病预防工作中问题;②查找相关文献资源;③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④将理论知识与患者个性化的体征情况相互结合,提出个性化的疾病预防方法;⑤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最终通过自评、同行评议等方法检验护理效果。

    目前常用的教学法主要包括LBL教学法、PBL教学法和TBL教学三种,根据各种教学的步骤和特点,发现整个过程与PBL教学本身具有很多共同点。如PBL教法学以提出问题为起点,提出问题后,需要学员查找相关资料。这与循证护理的第一、二个步骤是完全相同的。PBL教学的核心的学习过程在小组讨论中展开,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前期资料学习情况,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此过程类似于循证护理的第三、四个步骤;讨论结束后,进入教师总结环节等等,该步骤实际的作用就是循证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检验环节。因此,在教学法的选择上,PBL教学法是最佳的选择。

    PBL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比较,也更是适合循证护理的教学需求。首先从教学时间上,PBL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法,如问题的提出、资料查找等环节都可以由护士自由掌握;其次从教学效果和质量上分析,PBL教学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环境,所有护士可以随意表达自己关于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能够充分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7-9]。 (蔺卫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