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8期
编号:13273134
第三代互联网将释放AI医疗的无限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携手共建互联互通的健康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一带一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8月1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旨在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卫生行业融合发展,来自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卫生高级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大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百年来古老丝绸之路的永恒主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工作,旨在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通过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未来网络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韵洁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互联网+AI助力医疗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刘韵洁院士说,第三代互联网的特点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未来网络和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助力医疗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刘韵洁院士介绍,近50年来,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互联网主要在科研部门使用,如以阿帕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在军事和科研上的应用。第二代互联网开始在社会领域得到应用,万维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第二代互联网也存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可控可管性和能耗等方面的问题。互联网现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未来网络发展阶段。第三代互联网的特点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互联网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信息传输向消费和生产转变。“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未来网络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未来网络已成为全球竞争焦点,世界各国都在未来互联网领域做出布局。如在未来互联网基础研究方面有2005年美国科学基金FIND计划,2010年美国科学基金FIA计划,2014年美国科学基金FIA-NP计划;欧盟制定了ECIAO、FIBRE、TIRE等计划,日韩也制定了AKARI、RISE、K-GENI等研究计划。在未来互联网试验网研究方面,正在实施的有德国G-LAB、 欧盟FIRE、中国CENI、澳大利亚NICTA、韩国ETRI和美国GENI等研究计划,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进军未来网络产业。

    刘韵洁院士说,近年来,各国通过制定国家战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旨在推动本国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抢占行业产业发展制高点。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制造2025,中国“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其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

    刘韵洁院士介绍,互联网占经济GDP比重被称为iGDP,2013年中国iGDP达到4.4%,同年美国为4.3%,这表明中国互联网经济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有预测显示,2013年~2025年,互联网对中国GDP比重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7%至22%,发展前景广阔。“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将进一步激发互联网对传统领域的渗透,提升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重塑医疗行业

    刘韵洁院士说,随着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互联网为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医疗产业转型、分级诊疗等都面临着网络化升级的强劲需求。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医疗与互联网、AI技术等的结合将有力地促进医改,而分级诊疗是我国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不同层级医院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缓解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强基层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诊疗设备等都存在很多“短板”,“互联网+”在提高基层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基层医疗,人工智能有望将国内外顶尖医学专家的知识和诊治经验快速复制,为基层医生提供实效实时的临床决策支持,有助于提高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和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加强医联体建设,将成为互联网助力医改的重要方向之一。

    刘韵洁院士指出,医疗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医疗数据的加速积累对网络、存储、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IDC预测,2020年医疗大数据将达到40万亿GB,其庞大的数据量是2010年的30倍。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在数据容量、处理实效、数据结构、数据来源、数据整合、存储架构、接入方式、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如在数据容量方面,大数据是不断快速增长,达到TB、PB、ZB;而传统数据为MB或GB;在处理实效性方面,大数据以秒为单位,非常迅速,而传统数据较慢,以小时或天为单位;在数据结构方面,大数据多为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而传统数据则为结构化数据。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规划的相继落地,“健康中国”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方面已愈发成熟, AI医疗、数字医疗、医疗大数据共享、医疗云等创新科技正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方方的面面。刘韵洁院士认为,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医疗、AI医疗并行发展阶段,海量医疗大数据储备、快速数据产生、传输和共享以及将数据结构化的能力,都需要效果出色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持,技术+数据充分积累,未来网络+人工智能将重塑医疗行业。借助数据、互联和智能,人工智能将渗入到从研发、诊断、治疗到服务等医疗行业的所有环节,并以数据化、场景化、智能化趋势向前发展,医疗行业也将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阶段发展到更高的AI医疗。AI医疗的特点是机器学习辅助,涵盖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可视化等,通过大数据和AI医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百拇医药(潘锋)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