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5期
编号:13408754
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足下垂在临床上称作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数据研究显示,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3.0%[1],病因主要是周围神经根受压,Robles[2]的研究发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的患者中,神经根病变部位在L4/5节段占其中的2/3,另1/3病变部位大部分位于在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足下垂的损伤机制是突出物长期壓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内部与周围发生粘连,神经根缺血缺氧,最终出现神经根麻痹,变性坏死,受支配的肌肉出现瘫痪等严重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常伴有关节突、黄韧带等增生肥厚导致椎管狭窄,神经根长期受压迫,最终导致神经根出现损伤。基础研究证明[3],当神经表面的压力>50 mmHg时,持续2 min就可引起神经表面水肿、效应器的神经营养障碍、神经内轴突运输抑制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神经功能受损,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机械性压迫因素外,髓核组织还能诱导出现一系列炎性介质,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该类物质可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此外髓核组织还会产生降解产物,如磷脂酶A2,该物质会对神经产生化学性刺激,损伤神经根;临床研究发现,炎症介质造成的神经损伤主要引起患者腰腿痛,而机械压迫则主要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4]。胫前肌群是指小腿的前外侧肌群,足下垂症状主要是胫前肌群麻痹而出现踝关节主动背屈无力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