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4
编号:13478076
“共情”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快、病情危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AMI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发生心肌坏死[2]。主要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患者在休息、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其临床症状无法完全缓解,血液检查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心电图检查出现进行性变化,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是临床最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威胁性较大[3]。经过心肌梗死患者,其心境呈现出明显的焦灼、惶恐及不安等临床表现,这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加大身心压力,增加对自身病情转归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除此之外,负面情感体验及较低的疾病康复期望值也会刺激患者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诱发人体发生血压骤升、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这对疾病整体转归也有不良影响[4-5]。为探究“共情”护理模式在AMI心理护理的价值,對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展开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98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57~74岁,平均(65.4±3.9)岁;狭窄部位:前壁15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