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表里双解剂 > 解表清里 > 葛根黄芩黄连汤
编号:13769004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黄带45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3
     【关键词】黄带;葛根芩连汤;湿热下注

    黄带是以白带明显增多,颜色淡黄或黄,淋漓不断,质粘稠臭秽为主,中医治疗方药颇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黄带4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治4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未婚3例,已婚4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以25~35岁居多。病程最短3 d,最长5年。发病夏、秋季为主。

    1.2治疗方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为治疗原则,以葛根芩连汤为基本方。葛根20 g,黄芩15 g,黄连5 g,甘草3 g。若黄带量多,味秽臭者加栀子、黄柏、苍术;若小便短赤隐痛者加石韦、车前草、金钱草;若胸闷不适,脘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若胁协胀痛,嗳气酸者,加白芍、柴胡;若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当归;若大便溏、次多量少、味臭者,加白头翁、秦皮,其他随症化裁。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黄带消失,一年内未复发,偶有少许白带,质不粘无臭味;显效:黄带消失,一年内白带发作2~3次,质粘无臭味;有效:黄带消失,一年内白带发作4~5次,质粘偶有臭味;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变。

    2结果

    45例中,治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服药最短2剂,最长20剂。

    3典型病案

    患者,女,28岁,已婚,2008年6月28日就诊。患者自述白带量多1年余,出现黄带半年,在外服过中西药(方药不明)后不好转。近10 d来,黄带增多,质粘稠味臭,阴部瘙痒。诊时患者精神萎靡,形体偏胖,喜燥辣之品,口干苦,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患者形体偏胖,又喜燥辣之品,痰湿易生,藴结日久,湿热下注,损伤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致黄带。治疗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20 g,黄芩、苍术、薏苡仁、野菊花、栀子、车前草各15 g,黄柏、苦参、地肤子各10 g,黄连5 g,甘草3 g。水煎,三餐饭后服,一日1剂,忌幸辣煎燥之品。患者服上方2剂后,黄带量减少,阴部瘙痒减轻。服4剂后,阴部瘙痒基本消失,黄带色淡黄。6剂后,黄带色白,质粘无臭味,原方去苦参、地肤子,其他不变。服10剂后,白带止,原方去野菊花、栀子。服12剂后,精神佳而停药。随访1年,未复发。

    带下病是妇科上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素有“十女九带”之说。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白带,黄带次之。脾虚、肾虚、湿热均易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形成。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有表证,热邪入里引起的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苔黄脉数等症。病例中葛根、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参、地肤子、野菊花、均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止痒作用;车前草、薏苡仁、苍术为淡渗燥湿之品,有清热除湿,健脾和胃之效;甘草调和诸药。上方治疗黄带,效果满意。

    【收稿日期】2011-03-11

    (本文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王显杰)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表里双解剂 > 解表清里 > 葛根黄芩黄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