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沉着) > 黄褐斑(肝斑)
编号:13766448
近十五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黄褐斑的针灸治疗近况进行综述,从耳穴疗法、针刺疗法、刺血拔罐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综合疗法等详尽介绍了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近况,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褐斑;针灸;近况;概况

    黄褐斑是指颜面部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的斑片,平摊于皮肤之上,大小不定,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四周,压之不退色,表面光滑,日晒后加剧,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肝斑”、“黧黑斑”、“蝴蝶斑”范畴。

    1耳穴疗法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通过刺激耳穴能调节脏腑功能。栾氏[1]采用耳针加耳穴治疗黄褐斑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耳针取穴有面颊区、肝、内分泌、盆腔、内生殖器,气滞血瘀配膈、肝、皮质下,肝肾阴虚配肾、脾、肝。每次取主穴及配穴5~6个,常规消毒后,在穴区内寻找敏感点,快速刺入至软骨膜。另一耳相同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三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赵氏[2]采用割耳敷药治疗该病,其将40例患者分为3型,分别是肝气瘀滞型、脾胃湿热型、阴虚火旺型,取穴是耳门、内分泌、三焦、皮质下、子宫、肾上腺、缘中,肝气郁滞加肝、胆、肾;脾胃湿热加脾、胃、艇中、大肠;阴虚火旺加心、肾、小肠。具体操作是用l5号刀片的刀尖,在耳穴上用刺、划、挑等手法,使其局部皮肤少量渗血,敷以沾有药粉的干棉球,塞于耳腔起到止血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然后用胶布固定,保持24 h。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药粉主要成分为熊胆、三七、大黄、白芨。治疗结果,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2.5%。
, 百拇医药
    2针刺疗法

    王氏[3]运用远端取穴为主治疗该病取得不错的疗效。主穴有太冲、三阴交、通里。配穴:肝郁型配肝俞、胆俞、期门、日月、膻中、行间;脾虚型配太白、百会、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关;肾虚型配太溪、神门、心俞、肾俞、绝骨、关元。同时辅以局部围刺。针法先提插得气再提插补泄。留针20~40 min,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50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胡氏[4]采用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患者31例,治愈7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其治疗方法是在施美容针在患者面部将皮损局部多针围刺,面积较大采用循经排刺,不施手法,留针30 min,每周三次,10次为一个疗程;体针取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并随症加减,平补平泻,每周针刺3次。余氏[5]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针刺选穴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肺俞,随证加减,耳穴取内分泌、丘脑、卵巢、子宫、肝、肾,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对照组予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C,同时外涂复方维甲霜。两个月后统计: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而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4%。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老氏[6]对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加神阙穴隔盐灸,穴取:颧髎、太阳、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肺俞。肝郁气滞型加合谷、太冲、肝俞;胃肠积滞型加天枢、中脘、上巨虚;脾肾两虚型加关元、脾俞、肾俞;失眠加安眠、神门、照海。同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神阙穴,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3壮。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2次,8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9例治愈9例,显效22例,好转2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6例患者治愈5例,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李氏[7]采用电热针治疗黄褐斑患者22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率为95.5%。选穴有百会、关元、三阴交,并随症型加减,操作时,以电热针沿皮刺百会,直刺关元、三阴交。百会不追求温热感或酸胀感,关元及三阴交追求有温热或酸胀感。
, 百拇医药
    3刺血拔罐疗法

    朴氏[8]采用飞腾八法针法的即时开穴为主穴,每日针1次,5次为一个疗程,同时选大椎、肺俞、膈腧、心俞、肝俞,用三棱针刺血并拔罐,日一次,五日为一个疗程。治疗30例,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李氏[9]用梅花针扣刺加拔罐治疗黄褐斑59例,痊愈45例,好转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3%。取穴是华佗夹脊、督脉大椎~命门、膈俞、肺俞。先沿夹脊穴从上向下扣刺,然后从大椎扣刺至命门,接着用闪火法闪罐1~2次,最后肺俞与膈俞先扣刺再留罐15 min。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孙氏[10]采用背部拔罐放血治疗患者76例,治愈40例,显效20例,好转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具体操作是先在患者脊柱两侧寻找浅黄色斑点或深褐色斑点,主要在膀胱经两侧线中间带及旁开的区域,找到反应点后用三棱针放血,并立即用真空罐吸附于出血处,留罐5~8 min。马氏[11]用挑刺加拔罐治疗黄褐斑患者100例,愈显率为82.0%,有效率为93%。治疗时先在第一胸椎两旁向下找挑刺点,挑刺点一般是隆起的,皮色多灰白或灰暗,其上多长出一根细小的毛,找到后用三棱针刺破,将皮下的白色纤维逐一挑断使之出血,然后拔罐。每次挑治5~6处,隔两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李氏[12]采用背部拔罐加梅花针治疗该病,取穴为大椎至长强,大杼至白环俞。首先将火罐拔在大椎或大杼穴上,循经由上向下走罐,再取瘀点较大的5~7个用梅花针叩打,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66例,治愈29例,好转3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9%。刺血拔罐疗法主要选择穴位是背部膀胱经、督脉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是背腧穴,五脏六腑的病变可以直接体现在这些穴位上,故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从而调整脏腑的功能
, http://www.100md.com
    4穴位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可以使药物作用于穴位上,具有药物治疗与穴位治疗的共同作用。秦氏[13]将患者随机分为神阙穴组和维生素E组,神阙穴组是将制好的中药药饼敷贴在神阙穴上,中药包括白僵蚕、红花、川芎、苏木、生地、熟地、桂枝、黄芪、冰片,两天换药一次;维生素E组,每天服维生素E 0.1 g,每日2次,同服维生素C,每次0.2 g,每日三次。两组均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示:神阙穴组60例,痊愈22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维生素E组48例,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5穴位注射疗法

    张氏[14]用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48例,治愈26例,显效21例,无效1例。穴位取肺俞、心俞、肝俞、膈俞、胃俞、脾俞、肾俞,病随症型加减,注射药物选5%的当归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周两次,10次为一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6综合疗法

    吴氏[15]采用经穴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49例,治愈14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7例。其中经穴按摩是先点、揉、按印堂、攒竹、四白、颊车、迎香、水沟、承浆穴,先顺时针15圈,再逆时针15圈,然后用食中指螺纹面依攒竹、鼻根、四白、鱼腰及颊车、地仓、迎香、下关、耳前两条线做轻快的边按边移动,往返10次,然后轻拍斑片处,隔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耳穴贴压选穴有内分泌、缘中、肺、肝、脾、肾、面颊及相应部位为主穴,配穴取卵巢、三焦、皮质下、枕、神门、子宫,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三天后交换对侧耳,30 d为一个疗程。周氏[16]将针刺与中药面膜结合治疗黄褐斑患者,针刺取穴睛明、四白、太阳、丝竹空、印堂、阳白、地仓、颊车、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留针20 min,每天一次,10次后每周改为2次。面膜是取白芷、白附子、僵蚕、丹参、细辛、当归、苍术、茯苓等颗粒剂用蜂蜜及温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20 min取下,每周一次,8次为一个疗程。中药内服:肾虚型选六味地黄丸,气血不调选逍遥丸,肝郁气滞选桃红四物汤。治疗120例,两个疗程后治愈9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7%。许氏[17]通过温针灸、面部围刺及中药治疗该病取得不错的疗效。温针灸穴取关元、中极、子宫穴、气门、足三里、三阴交,腹部腧穴每穴灸2壮,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面部围刺穴取局部皮损区,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药是自拟的化瘀通经方,经前7~10 d开始服,经期结束后停药。治疗3个月,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49%。, 百拇医药(苏美銮)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沉着) > 黄褐斑(肝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