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0
编号:13765253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92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分类(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增生性息肉是最早被确切描述其组织学形态的锯齿状病变,也最为多见,是一种小的广基的或微隆起的黏膜病变。HP体积较小,直径多<0.5 cm,全结肠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多,它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镜下见腺腔缘呈锯齿状或星芒状。被覆柱状上皮成熟,无明显非典型增生,偶尔在上皮下可见胶原增生形成一薄胶原层[6]。增生性息肉可伴有腺瘤灶,并且息肉越大伴发腺瘤灶的几率越高。根据其所含粘液的多少可将HP分为微小泡状细胞型、杯状细胞型、黏液缺乏型,其中微小泡状细胞型最为常见。

    1990年Longacre和Fenoglio-Preiser将同时具有锯齿状的形态学特征和腺瘤样异型增生的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定名为锯齿状腺瘤(tserrated adenoma),它在结肠镜检查中不少见,大部分(>50%)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1996年Torlakovic等在研究增生性息肉病时发现一组与增生性息内病特征相似的病变,腺窝锯齿状形态且明显扩张,有的腺窝基底部扩张似烧瓶状,内窥镜下为广基生长方式,被命名为广基锯齿状腺瘤。近年对SSA的研究较多,发现它具有与增生性息肉及传统锯齿状腺瘤不同的形态学、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改变,有证据显示SSA是结直肠某些微卫星不稳定癌的前期病变,因而近年在国内外受到较多重视和研究。传统锯齿状腺瘤多见于左半结肠,内窥镜见息内状多带蒂,组织学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增生,有上皮内肿瘤的特征。广基锯齿状腺瘤多见于右半结肠,内窥镜下无蒂,组织学腺管基底部下1/3扩张,腺上皮可有一定增生,呈假复层,细胞核稍大,杯状细胞及粘液减少,“异常增殖”位于隐窝中上部,而非基底。SSA与TSA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包括锯齿状结构和结构扭曲,但上述不同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另外,TSA几乎100%的出现隐窝支持丧失(loss of crypt anchoring,LCA),即明显畸变的隐窝基底不与黏膜肌相邻,SSA一般有隐窝支持,仅0.65出现LCA[7]。SSA与HP组织形态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HP锯齿状结构一般位于上半部或上1/3处,基底部下1/3无扩张。
, 百拇医药
    混合性息肉组织学特征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结构共存,腺瘤成分可以是锯齿状腺瘤,也可以是管状或绒毛状腺瘤,还可以有广基锯齿状腺瘤成分的混合。混合的方式可以是两种成分彼此分界清楚地共存于一个息肉中,也可以是也可以是以腺瘤或增生性息肉成分为背景,其中有几团另一种成分的腺体。

    综上所述,通过形态学特点可以诊断与区分各类结直肠锯齿状病变,ACF-S和SSA作为此类病变鉴别中的难点和重点,应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探讨其形态学标准。

    参考文献

    [1]Makinen MJ.Colorectal serrated adenocarcinoma.Histopathology,2007,50(1):131-150.

    [2]来茂德.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癌.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2):65-67.
, 百拇医药
    [3]Torlakovic EE,Gomez JD,Driman DK,et al.Sessile serrated adenoma (SSA) vs.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Am JSurg Pathol,2008,32(1):21-29.

    [4]王鲁平,陈健.与癌密切相关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的概念及病理诊断要点.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2):84-87.

    [5]程蕾,来茂德.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畸形腺窝灶.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3):253-255.

    [6]Stanley RH,Lauri AA.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177.

    [7]Torlakovic EE,Gomez JD,Banerjee T,et al.Serrated adenomas of large intestine:loss of crypt anchoring is a defining feature of traditional versus sellile serrated adenomas.Mod Pathol,2007,20:131A.

    【收稿日期】2011-05-16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何康 薛林 张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