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7
编号:13761378
抢救产后出血成功的几点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7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工作。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产后出血32例,其中软产道裂伤4例,子宫收缩乏力18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部分植入3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

    2产后出血的原因

    2.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总数的75%,多见于精神因素、使用过多镇静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子宫发育不良、产后尿潴留。

    2.2胎盘因素胎盘残留、粘连、植入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
, 百拇医药
    2.3子宫破裂及软产道裂伤多见于头盆不称、巨大胎、瘢痕子宫、及阴道纵隔等。

    2.4自身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

    2.5其他阴道流血不多,但产妇失血表现明显,伴阴道疼痛,应考虑隐匿性软产道损伤(如阴道血肿)。

    2.6剖宫产是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后出血护理

    3.1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合并症的产妇,因此,做好产前监护,加强健康教育,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非常重要。

    3.2抢救产后出血立足于一个“早”字,即早发现出血、早建立静脉通道、早寻找原因、早进行针对性止血、早补充血容量,可以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节约血源,减少大量输血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抢救的难度。
, http://www.100md.com
    3.3产后出血休克的一般症状应当引起注意,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如超过正常范围,应积极找原因,对症治疗。需掌握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如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2]。

    3.4预防产后出血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 h内,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在观察阴道出血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子宫底高度,如发现宫底在脐上,而宫腔增大时,应立即按摩子宫,挤出宫腔内血块及血液,促进子宫收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3]。在产后2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子宫复旧、阴道流血量。

    3.5产后出血的抢救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迅速止血是抢救的关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1)按摩子宫;(2)药物治疗:米索前列醇、卡孕栓、地塞米松注射液;(3)手术:可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髂内动脉栓塞术等,如上述方法无效则需要行子宫切除。休克期补充血容量的原则是:在进行快速输液时,既要注意单位时间内扩容速度和容量,又不能忽视输入液体的种类,原则上先晶体后胶体。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保暖、吸氧,使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协助医生完善各项检查,抽血送检血生化及交叉配血等,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以免输液过多、过快,发生肺水肿。(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及表情,尿量的变化。详细的做好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氧疗效果,观察休克纠正后恢复的指标。
, http://www.100md.com
    3.6饮食的护理,产后出血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产妇多进食如:高热量、高蛋白、含铁高的食品,宜少量多餐,纠正贫血使患者早日康复。

    4重在预防

    预防产后出血应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4.1心理护理焦虑与抑郁是增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实施心理干预,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4]。

    4.2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必要时终止妊娠。

    4.3分娩期加强产程的科学管理,提高助产技术,认真落实五防(防滞产、防出血、防窒息、防感染、防产伤)、一加强(加强高危孕妇的产时管理)。

    4.4产后期胎盘娩出后,产妇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因产后出血的80%发生在产后2 h内,有学者将这2小时称为第四产程而引起重视。此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切口情况,重视产妇的主诉,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对高危产妇注意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保暖。
, http://www.100md.com
    5护理体会

    5.1护士应精通业务,人人具备组织抢救的能力。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样才能配合医生争取抢救的时间。

    5.2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产后出血发生凶猛,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处事不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5.3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产后出血产妇尤为重要。

    5.4对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浓度、方法、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要掌握,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以赢得抢救时间。

    5.5产后出血的发生还存在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 妇进行交谈,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5~8]。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许霞.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安徽医药,2008,12(8):756.

    [3]寇玉琴.产后出血50例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08,12(4):375-376.

    [4]徐秀芳.韩晶.刘莉.负性情绪与产出血的相关性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2,8(10):728-729.

    [5]毛荣华.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2011,8:159-160.

    [6]侯玲玲.米索前列醇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78.

    [7]康庆芝.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7):34-35.

    [8]周巧莲.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38-139.

    【收稿日期】2011-07-19, http://www.100md.com(龚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