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8期
编号:13181250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8期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及其实际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93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皮下注射氧气,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59.0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值得实际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皮下注射氧气;玫瑰糠疹;盐酸西替利嗪片

    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8-0051-02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情况下,玫瑰糠疹持续6~8周后会自动痊愈[1]。也有一部分会出现经久不愈的情况,而正是由于玫瑰糠疹的这种自愈性,使得很多患者延误了最佳治愈时期,造成身体上遗留下非常难看的色素沉着[2]。因此,玫瑰糠疹仍然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以保证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避免对患者今后的生活造成困扰。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的实际临床疗效,为玫瑰糠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今后玫瑰糠疹的实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93例玫瑰糠疹患者,其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12~25岁,平均21.5岁。病程1~10 d,平均3.2 d。所有患者均经过皮肤科门诊确诊,实际临床症状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在治疗之前均未接受任何其他方案治疗,均排除其他合并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损、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患者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具体方法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d,口服维生素C丸200 mg,3次/d,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每5天进行一次肩胛下部皮下注射氧气,每次注射剂量为100 ml,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3次/d,1~2粒/次,每治疗一周后进行一次复查。

    1.2.2对照组给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d,口服维生素C丸200 mg,3次/d,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每5天进行一次肩胛下部皮下注射氧气,每次注射剂量为100 ml,同样每过一周进行一次复查。

    1.2.3对两组患者的详细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统计,观察实际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周之后进行疗效判定。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皮疹全部消退,患处留有色素减退斑,但是患者完全没有瘙痒症状;显效: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皮损消退在60%以上,并且没有瘙痒症状或者有轻度瘙痒症状;好转: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皮损消退在20%~60%,并且患者瘙痒的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皮损消退在20%以内,并且还有明显的瘙痒症状,或者患者主要体征、症状没有明显变化[3]。痊愈+显效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与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49例患者,痊愈34例,占69.39%,显效8例,占16.33%,好转4例,占8.16%,无效3例,占6.12%,总有效率85.71%;而对照组44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43.18%,显效7例,占15.91%,好转12例,占27.27%,无效6例,占13.64%,总有效率59.09%。可见,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也远远高于对照组,同时,好转和无效率治疗组却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统计 例(%)

    组别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n=49)34(69.39)8(16.33)4(8.16)3(6.12)42(85.71)

    对照组(n=44)19(43.18)7(15.91)12(27.27)6(13.64)26(59.09)

    3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在皮肤科中十分常见,多发于躯干,然后蔓延到四肢,斑块大小与数目不一。病发初期斑块呈玫瑰色,多为椭圆形,表层有稀薄的鳞屑,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其致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有报道称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也有专家认为其属于病毒感染,主要依据是此病具有自限性,患者痊愈后复发概率很小,且临床研究并未发现任何确定的变态反应性的物质诱因。而最近国内有研究证明,此病还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将斑块组织进行病理检验会发现其表皮有灶性角化不全,基底细胞有轻微增值,且厚度有增加情况,观察其真皮浅层会发现血管穿线扩张现象,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2]。玫瑰糠疹一般会自愈,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玫瑰糠疹经久不愈,如果还不能积极进行治疗,更加会使其病程迁延不愈。因此,一旦出现玫瑰糠疹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确诊,积极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症状,为治疗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缩短病程的目的。

    皮下注射氧气是一种非特异性疗法,在很多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皮下注射都作为一种辅助疗法的角色出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皮下注射氧气所起到的作用是通过皮下注射氧气,由它刺激神经感受器,进而影响整个机体,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皮下注射氧气部分的血流会增速,出现疼痛、瘙痒等不适感,也即是内外感受器的冲动减轻甚至消失,从而恢复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联系,达到治疗玫瑰糠疹的目的。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草酸苷是其主要成分,它具有很强的抗过敏、抗感染作用,还具有皮质醇样活性,同时,还具有激素样副作用少见的特点。因此,在过敏性皮肤病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有关报道称,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明显的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4-5],因此,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具有了临床上的依据。在本组研究中,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实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达85.71%,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同时,痊愈比例也明显比对照组高,而好转比例,特别是无效率却远远低于对照组,这也充分说明了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的显著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也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马立军,许红梅.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皮下注射氧气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0.

    [2] 王爱学,李玉平,胡玉贤.玫瑰糠疹表皮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2):77.

    [3] 夏云稳.郁金银屑片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玫瑰糠疹70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5):295.

    [4] 亓育华.中药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0):174.

    [5] 樊仲强.中西药结合治疗玫瑰糠疹44例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34-135.

    (收稿日期:2011-12-31)(编辑:何玉勤), http://www.100md.com(邓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