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9期
编号:13181000
CT严重指数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9期
     [关键词]CT严重指数;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9-0054-02

    CT严重指数(CTSI)是把Balthazar CT分级与胰腺坏死严重程度结合起来判断急性胰腺炎(a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的方法。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根据病情轻重病理上分为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临床分轻型和重型。轻型胰腺炎患者可以自限自愈,或者发展成为重型胰腺炎;重型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同时可并发多器官衰竭,因此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以前急性胰腺炎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从拥有CT机特别是有螺旋CT以来,它的增强多期扫描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影像学证据,其CT严重度指数可更准确地反映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治疗、转归价值,为临床优先采取诊疗措施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6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病程3 h~7 d,平均(1.9±0.2)d。临床表现主要恶心、呕吐、腹痛、发烧等。发病前有明确暴饮暴食史、饮酒者10例,胆石症病史4例,糖尿病病史2例,原因不明7例。实验室检查:均有血、尿淀粉酶升高,红细胞压积加大,白细胞计数增高等。2例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1例有低血压。

    1.2CT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位,入院后均采用GE-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呼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从下胸部﹙肺静脉平面﹚至左肾下极平面,个别全腹部扫描。平扫后即行双相增强扫描(300 mg/ml碘海醇100 ml,速率2.5 ml/秒)。扫描参数:层厚5 mm,Pich 1.0,120 kV,350 mA技术,矩阵512×512,窗宽250 HU,窗位35 HU。

    1.3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胰腺本身的异常改变;二是胰腺外的异常改变。亦就是胰腺形态、密度、胰腺周围各个腔隙的改变。

    1.4评分方法

    按Balthazar分级,胰腺Balthazar分级分为A~E 5级,依次记0~4分:A级胰腺正常为0分,B级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但胰周正常为1分,C级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胰周脂肪结缔组织的炎症改变为2分,D级为A+B+C+胰周一区单发性积液为3分;E级为A+B+C+胰周多区积液为4分;若有胰腺坏死,坏死区占胰腺30%,则在Balthazar分级评分基础上加2分,若胰腺坏死区达50%,在Balthazar分级评分上加4分,坏死区占胰腺的50%以上,则在Balthazar分级评分上加6分;CTSI=急性胰腺炎分级+胰腺坏死程度;根据Balthazar分级及胰腺实质坏死程度和胰周侵犯的CT征象,CT严重度指数将AP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Ⅰ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CTSI>4分为重症胰腺炎。比较CTSI与死亡率、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

    2结果

    CTSI Ⅰ级15例,均经临床保守治愈,平均住院天数(9.4±3.1)d;CTSI Ⅱ级6例,其中4例经临床保守治愈,2例手术引流后症状缓解,迁延为慢性,平均住院天数(19.7±5.3)d;CTSI Ⅲ级2例,治疗期间死于休克。统计后发现,CTSI>5分的患者死亡率比CTSI<5分的患者高,且住院时间(23.9±6.2)d比CTSI<5分患者住院时间(13.6±3.5)d长。

    3讨论

    胰腺位于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其周围为低密度脂肪组织阴影,胰腺横向走行,斜向左上方,胰腺尾部达脾门水平,通常胰腺尾部稍高于头部,CT可以准确地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并分级[1]。

    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平扫及增强显示胰腺正常或胰腺轻度局部(或)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改变不著或者少许液体渗出,显示有胰周积液,胰腺间质充血水肿,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下降,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胰腺轮廓清楚或模糊,肾周筋膜稍增厚;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平扫及增强显示胰腺体积明显肿大,胰腺体积可比正常大到3倍,胰腺实质不均匀强化,内部可密度不均匀(胰腺增强后缺乏强化征象的低密度区常常提示是坏死区),胰腺内局部或者弥漫性蜂窝状密度影,胰腺外表现为胰腺周围界面模糊不清,周围脂肪组织带消失,显示密度增高或者混杂密度影(提示有坏死或者出血),小网膜囊内液体充填,结肠系膜受累,甚至盆腔见积液征象;肾周Gerota筋膜增厚,特别是左侧,有学者认为是急性胰腺炎较为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CTSI用于AP的诊断,其优点在于增强后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使病灶显示更清楚,提高了病变检出率;CT检查可显示胰腺炎症程度、范围、周围坏死情况,可知胰腺损害程度及范围,同时可以显示其并发症征象,因此胰腺坏死范围和程度越重,并发症越多,病情越重,CTSI分值越高,显示CTSI与AP正相关,并认为与临床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性良好,早期应用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以达到53.3%和90.2%、75%和83.8%[2]。本组资料治疗效果差的和死亡的病例均出现在CTSI>5分患者,说明CTSI与临床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性良好。尽管CTSI法的价值是肯定的,并非所有的AP患者都需要CT检查,当出现以下情况,宜予以CT检查:临床诊断有疑问时;血淀粉酶高、有明显临床表现(体征、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的AP患者;Ranson评分≥3分或AP ACHE-Ⅱ评分≥8分的患者[2];开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72 h内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者或内科治疗起初虽有改善,但继而出现病情变化,提示已有并发症发生者。

    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不仅能很好地显示单纯胰腺实质水肿及胰腺周围少量渗出,还能显示较大范围的蜂窝织炎、液体积聚、出血、坏死等并发症,特别是增强CT扫描对于检出胰腺炎坏死灶更有帮助。在评价预后上CTSI标准更直接可靠,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了强有力的影像支持,对临床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上亦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重症胰腺炎救治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陈自谦,杨斌,李苏建.急腹症CT和超声诊断[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104.

    [2] 杨静.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上消化道出血与CT严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医药,2008,43(9):887-889.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夏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