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9期
编号:13181028
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9期
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成功随访6~12个月,观察组40例中,治愈3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中,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过程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9-007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传统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也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但因出血大、手术创口大、骨损伤、剥离组织面广、康复时间长等缺点,患者不易接受[1]。目前,微创治疗以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临床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20-77岁,平均(39.5±2.5)岁,病程3个月-22年。患者均有腰腿痛和腰痛典型症状,单纯腰痛32例,腰痛伴下肢痛48例,均结合病史、体征、症状,经MRI检查或CT扫描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嘱患者取俯卧位,在大型C臂X光机定位引导下,由病变椎间隙处进针,高频率射频电流由射频治疗机经磁场发射,温度逐步调至适宜,将突出致病部分的髓核直接收缩、变性、解除压迫、凝固、减少体积,对髓核液中的蛋白和糖蛋白的释放同时起到阻断作用,神经根水肿状况、椎管内炎性反应、有损伤发生的纤维环在温热效应的治疗下可明显好转。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3.1术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一定了解,加之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为新兴技术,患者对预后过分担心,易产生焦虑、悲观、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就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和远期效果向患者做简单介绍,同时讲解围术期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性,或举同类型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在消除顾虑心理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全程。(2)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对生命体征行密切监测,观察手术区皮肤有无皮疹、破溃等病灶,并做出评估,预防穿刺部位发生感染,做药物过敏试验,协助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相关化验和检查。为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对俯卧位及正常翻身的方法向患者加以指导,行床上大小便及腰背肌功能训练。

    1.3.2术后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将患者应用3人搬运的方法在术毕转回病房后移至硬板床上,手术部位为直线状态,颈、胸、腰椎在搬运过程中也需呈一条直线,为对颅内压降低造成的头痛、头晕进行预后,需去枕平卧6~8 h。后取舒适体位行1周的卧床,使腰部得到充分休整。翻身取轴线翻身法,撑床站立,使腰部呈伸直状态。(2)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在术后24 h行密切观察,注意有无呕吐、头晕、恶心、头痛、四肢运动异常等情况发生,观察包扎、固定是否良好,有无渗出或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后1-3 d宜进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多吃新鲜果蔬,多饮水,补充钙类食物,使机体抵抗力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增加,预防便秘的发生,增强肠蠕动,戒烟酒,禁辛辣刺激食物。(4)并发症观察: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损伤性出血的发生,对腹痛的持续时间、性质、部位、范围行细致评估,若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情况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对下肢感觉、运动状况进行测定,观察有无发生神经损伤,有无感染征象和腰背部疼痛加重,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5)功能锻炼:术后取正确体位,行腰背功能渐进锻炼,依据患者体力、年龄对锻炼的计划进行调整,由轻渐重,逐渐增强,避免做弯腰负重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1.3.3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不宜久坐,多卧床休息,建立规律起居、饮食,避免大幅度转体及弯腰,腰背肌锻炼以不感疲劳为宜,适当行户外活动,6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和负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均成功随访6-12个月,观察组40例中,治愈3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中,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45岁的青壮年,是因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使髓核突出,纤维环发生破裂,使血管、髓核和神经根等组织受到压迫和刺激而引发,以腰腿麻木、疼痛为主要临床体征,具有较高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2-4],腰椎间盘突出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为新开展的技术,通过在椎间盘内使射频电极发生作用,形成电场,实现消融椎间盘髓核,缩小椎间盘体积[5],回纳突出部分,降低内压的目的,对纤维环壁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腰椎间盘周围组织、脊髓、运脉等压力减少,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消除。该治疗方法具有易操作、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成本低的优点,术后较快恢复,手术简单,对椎管内结构未造成破坏,使脊柱的稳定性得以保持,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确保手术成功实施,在治疗全程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效果满意。

    总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过程中,行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饮食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 熊艳峰,杨晓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5):298-300.

    [3] 吕宏乐,刘全喜,翁习生,等.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4):249-250.

    [4] 何晓峰,俞志坚,滕皋军,等.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9(12):1312-1313.

    [5] 付兴贵,裴建.自拟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72-173.

    (编辑:徐睿瑞), http://www.100md.com(王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