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4
编号:13746948
颞颌关节成形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发生呼吸道梗阻1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4
     【关键词】 颞颌关节成形术; 气管导管; 呼吸道梗阻; 抢救

    中图分类号 R767.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4-0031-01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颞颌关节成形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体重59 kg,张口困难40余年,术前查体示张口受限,开口度约2 mm,左侧颞下颌关节无动度,右侧颞下颌关节微动度,下颌较小,下颌后缩约0.5 cm,颏甲距离1横指,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经左颌下缘切口颞颌关节成形术。经鼻清醒插管顺利,常规快速诱导,吸醚并间断静脉注射肌松药维持,术中平稳,历时3 h。术毕送麻醉苏醒室,辅助通气30 min后患者自主呼吸,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100%,给予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50 min后肌力完全恢复,意识清醒,经鼻吸痰有血性液体,经口腔吸分泌物量少,气管插管内吸出白色黏痰少许,供氧使血氧饱和度达100%后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5 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100%。约5 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出现明显的“三凹”征象,考虑为舌后坠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随即托下颌,加压面罩供氧,阻力较大,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口内放置喉镜,暴露困难,有鲜血,量多,吸引,缝舌体并牵至口外,仍无法加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最低达37%,紫绀明显,急用内径1.2 mm针头行环甲膜穿刺并吸氧,血氧饱和度有所回升,但呼吸道梗阻仍未缓解,内径2.2 mm针头再次环甲膜穿刺,有血液涌出,吸引器吸出约30 ml血液,此时梗阻缓解,血氧饱和度升至95%,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正常。在声门暴露困难的情况下,经多次反复插管,最终再次气管插管成功,手术医师重新进行止血,证实口内有一1 cm左右创口出血。1 h后止血完毕,输红细胞2 U,血浆200 ml,立止血肌注1 U,静推1 U,地塞米松10 mg,20%甘露醇250 ml。约1 h后患者意识清醒,肌力正常,呼吸平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遂拔管,吸氧,仍有舌后坠,放口咽通气道后改善,观察20 min后无异常,血氧饱和度维持97%,送回病房,术后第3天取出口咽通气道,患者神志清,体温37.4 ℃,无特殊情况。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该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可能的原因:患者张口困难40余年,且小下颌,下颌及舌肌无力,拔管后极易舌后坠;手术止血不完善,口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拔管前未发现口内有创口。处理方法:牵引舌体,或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改善舌后坠,迅速吸净分泌物,加压面罩供氧。如不能成功,可先行环甲膜穿刺,保障通气,改善缺氧情况,防止低氧血症,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此时对插管困难的患者紧急气管插管往往不能成功。应用激素类药物,减轻呼吸道水肿。对插管条件差的患者,支持呼吸时间要长一些,如有条件可送ICU观察治疗。待患者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吸痰彻底后再行拔管,为防止舌后坠可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对症处理,可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消炎类药物以减轻气道水肿。

    口腔颌面部手术后,可因舌后坠、咽喉部肿胀、伤口渗血出血、血肿压迫等致上呼吸道急性梗阻窒息。术后面颈部的敷料包扎、颌间或颧间固定、口内护板等常不利于呼吸道通畅,因此应尽早使患者苏醒,掌握好拔管时机,拔管后使患者能自理呼吸道,以防止发生气道梗阻。

    (收稿日期:2012-05-02) (编辑:李嫚), 百拇医药(邱杰 葛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