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664
应用PAR指数评价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后牙牙合关系的改善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林晨
第1页

    参见附件。

     治疗前各测量项目PAR分值及加权总分值反映患者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治疗前后PAR加权总分减少值反映治疗改善程度即治疗成功程度。通过对各指标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医师制订更合理的矫治方案,达到更完善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G1和G2组牙齿排列不齐较G3组严重,提示临床上常常选择拔牙矫治方法来解除拥挤不齐。治疗前G1组中线不调程度较G2和G3组严重,但三组治疗后中线对齐程度相同,提示中线对正已成为正畸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治疗前中线偏斜病例,采用非对称拔牙方式矫治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G3组治疗前加权PAR总分低于G1和G2组,因多数病例属轻度拥挤,错牙合程度不严重,且由于没有拔牙,治疗后牙齿移动较少,所以加权PAR总分差也较G1和G2组低。尽管其加权减少百分率较高,但极大改善百分率较低,因为确定为极大改善,加权PAR分值必须减少超过22分以上。有的错牙合程度较轻的病例治疗前加权PAR总分低于22分,治疗前后总分差也肯定低于22分,所以尽管这些病例治疗改善程度较大也不可能进入极大改善行列。

    G1组加权总分减少值为三组中最大(P<0.05),减少率达(88.41±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