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520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延长了手术时间,术者应注意提高手术熟练度,缩短手术时间。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012—02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分布于肝内胆管的节段性结石病变,结石长期存在可刺激肝脏发生纤维化,并逐渐萎缩,同时使胆管发生变形、扩张,胆管壁纤维化,引发肝硬化及黄疸等疾病,影响患者的健康[1]。规则性肝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主要方式[2]。随着微创外科及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也逐步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但由于肝脏解剖结构复杂,血液供应丰富,因此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大[3]。笔者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肝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确诊。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5~72岁,平均(52.37±7.19)岁。结石分布为:右肝叶胆管结石19例,左肝叶胆管结石49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者11例,合并胆囊结石者7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2.08±0.67)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分布、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行四孔法操作。剑突穿刺孔置于剑突向右2 cm并向下3 cm,保持胆总管与穿刺孔尽量接近并垂直,以利于术中腹腔镜取石,其他3孔位置与常规LC手术相仿。在气腹压力保持为12 mm Hg时,对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给予1枚钛夹在胆囊动脉远端,近端给予1枚可吸收夹,行离断操作。为避免胆囊内小结石向胆总管坠入,可各给予1枚可吸收夹放置胆囊管近胆管处。暂不切断胆囊管,为对胆总管行牵引提供条件。纵向将胆总管前壁在胆囊管肝总管交汇区无血管位置切开约1 cm,经剑突下将纤维胆道镜置入主操作孔,将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后将导尿管置入,反复冲洗胆管,应用胆道镜对有无结石残留进行观察。将T管放置并妥善固定,注入生理盐水,对T管周围有无渗出加强观察,常规行胆囊切除。
, 百拇医药
    1.2.2 对照组 本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将胆总管前壁在胆囊常规切除后切开1.0~1.5 cm,采用取石钳行取石操作,术中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探查,对有无结石残留进行确认,并在清除后行T管和引流管留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肝脏的血供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共同供应,血供非常丰富,并且肝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的肝叶切除难度及风险均较高。手术的关键有:肝门部解剖结构处理、入肝血流的切断和出血的控制[4]。术者需熟练掌握肝门解剖结构。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治疗肝胆结石易明确诊断,配合胆道镜在术中碎石、取石,对肝内胆管有无结石及结石的大小、位置进行直接了解,观察有无肝内胆管狭窄及新生物存在,利于制定手术方式,简化手术,降低残石率,减少创伤。与CT和B超比较,胆道镜对胆道内情况了解更直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5]。同时降低了再次手术率,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盲目性,对一次无法取净者,可置T管行T窦道碎石取石。另外,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减轻腹腔污染机会,减少伤口感染概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痛苦。结石复发是肝胆管结石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6],术中留置T管有利于术后胆汁引流,可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残石或结石复发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虽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的难度及风险性较高,但如能妥善处理以上手术难点,则可充分体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因此,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荣.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J].腹部外科,2008,21(2):69—70.

    [2]曹杰.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腹部外科,2007,20(6):326—327.

    [3]李宏,毛海香,俞丹松.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465—468.

    [4]王刚,刘荣.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0):617—620.

    [5]邹声泉.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适应证与前景[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2):107—108.

    [6]沈绍信,李春颖,陈小健.肝内胆管结石167例外科综合治疗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37—38.

    (收稿日期:2012—06—07)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詹舜尧 文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