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591
新生儿经股静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不同血管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分为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各190例,分别采用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两种穿刺采血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局部出现瘀斑或血肿、发生溶血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在采血过程中较经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血肿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 股静脉; 桡动脉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03—02

    临床上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常需抽取血液以协助诊断[1]。而新生儿血管细、血量少,且易哭闹、不配合,故此类患儿血液标本的采集为操作中比较困难的项目。目前,我国各级医院都应用静脉穿刺采血法进行操作。2010年4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对190例新生儿进行采血,并与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住院新生儿共380例,其中男200例,女180例,年龄30 min~28 d,体重1450~4850 g。其中早产儿57例,足月儿323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各190例。两组患儿各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血操作均由新生儿科工作3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执行。

    1.2 方法

    1.2.1 宣教及采血前准备 采血前须告知患儿家属采血目的及重要性,尽量取得家长的同意。告知家长采血量,避免采血后家属抱怨采血量过多。采血物品准备:5~10 ml注射器、5.5号或7号针头、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茂康碘、棉签。

    1.2.2 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新生儿将其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0.15 cm,即为穿刺点。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防止活动,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签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 百拇医药
    1.2.3 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法 桡动脉搏动点在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线,穿刺点选择在第1腕横纹处或第1~2腕横纹间[2]。患儿体位不限,露出前臂,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自然放于其掌心,然后将患儿手掌略抬高并轻轻拉向手背约40°,使桡动脉相对固定。笔者的经验是穿刺前用左手拇指在新生儿腕横纹处垂直向下按压2 s,按压的力度以局部皮肤苍白为度,反复2~3次,桡动脉就会逐渐充盈显露,呈现出一条笔直,接近皮肤颜色的血管,显露时间为10~15 s。新生儿腕部皮下组织薄,再结合“十”字定位法穿刺[3],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术者右手持一次性采集针以20°~30°进针,见回血后,同时将患儿的手轻轻放平,固定针头,即可采取所需血量,采血完毕,用干棉签纵向压迫穿刺点止血。

    1.2.4 注意事项 穿刺前须熟悉桡动脉及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正确选择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盲目进针,桡动脉穿刺进针由浅入深,股静脉穿刺进针则与桡动脉穿刺进针相反,两者均见有回血后即可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4]。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 min,观察局部有无活动性出血,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适当延长5~10 min,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血运不佳的新生儿者应从较大范围推压,如血运确实差,切忌不可用力挤捏,宁可穿刺第2次,以免组织液被挤出稀释血液而影响检验结果[5]。一般情况下动脉止血压力应稍大,时间应稍长些,否则有血肿形成可能。新生儿皮肤较娇嫩,如按压力量过大会引起局部皮肤瘀斑、甚至肢体青紫可能,导致患儿家属的埋怨。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静脉组,局部青紫瘀斑及血肿、溶血情况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两组采血时间比较:桡动脉组采血时间为(3.05±0.58)min,股静脉组采血时间为(7.13±1.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股静脉解剖位置较深,不易暴露,且周围伴有股动脉及股神经,需多人协助,固定体位,操作时间相对长,且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穿刺不当或其他原因常会引起穿刺意外,致采血失败。股静脉毗邻会阴部,操作中易造成穿刺部位粪尿的污染,或者反复穿刺易造成局部血肿,因穿刺点不易观察,有时等到出现较大血肿时才被发现,若皮下血肿增大压迫动脉,可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后果严重。

    桡动脉解剖位置较浅,易于固定,定位准确,此方法一人就可以操作,进行穿刺的成功概率也非常大,对新生儿的创伤小,不易形成血肿,并发症少,方便观察。
, 百拇医药
    本结果显示经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发生局部瘀斑及血肿、溶血等不良反应概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患儿及其家属对抽血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因此新生儿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优于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巧庆,梁海华,李思勤,等.桡动脉置管采血法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2,1(1):9—10.

    [2]利梅芳.新生儿桡动脉应用采血法的效果观察123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41.

    [3]罗剑红.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J].咸宁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1):81—82.

    [4]骆丽科.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1,7(22):107—108.

    [5]杨海霞.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方法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1,9(18):137—138.

    (收稿日期:2012—06—06)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吴银宇 黄英群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