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608
150例少年儿童牙外伤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9—2011年15周岁以下的牙外伤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牙外伤男女比例为1.78∶1,就诊高峰年龄段为2~4岁和7~9岁。儿童外伤地点:7岁以下多在室内,7岁以上多在户外,主要原因为摔跤,多数于伤后12 h内到急诊科就诊。牙外伤多发生在上前牙,常合并颌面部软组织外伤。乳牙外伤中,以牙周组织的损伤为主;年轻恒牙外伤中,以牙体硬组织的损伤占大多数。结论:通过普及预防牙外伤的知识,提高儿童自我救助的能力,对于复杂牙外伤,检查应全面细致,以免延误治疗。

    【关键词】 少年儿童; 牙外伤; 乳牙

    中图分类号 R78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23—02

    口腔牙外伤是儿童口腔外科急诊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游戏活动复杂性逐渐增加,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导致他们牙外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儿童处于身体成长快速发展期,牙齿及颌面部的意外损伤影响和干扰了儿童和青少年口腔正常生理发育过程,造成后天发育的缺陷和畸形。另外,牙外伤后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远比成人复杂[1]。目前有关急诊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的研究较少。本文对2009—2011年到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提供临床依据。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2011年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15周岁以下的牙外伤患者。儿童牙外伤的诊断标准采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分类方法:牙体硬组织损伤、牙周组织损伤、复杂性牙外伤[2]。

    1.2 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记录和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牙外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发生地点、外伤原因、临床诊断、牙位等,并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牙外伤病例总数

    2009—2011年到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周岁以下的牙外伤初诊患者共150例。
, 百拇医药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

    150例患者中,男96例,占64.0%,女54例,占36.0%,男女比例为1.78∶1;牙外伤按年龄划分:<2岁6例;2~4岁39例;4~7岁13例;7~9岁55例;9~12岁22例;12~14岁15例。因牙外伤就诊高峰年龄段为2~4岁(39/150)和7~9岁(55/150),前一阶段是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后一阶段是恒门牙刚萌出的时候。

    2.3 牙外伤发生的常见原因和地点

    7岁以下的儿童受伤原因包括:摔跤67.2%(39/58),撞击24.1%(14/58),异物击伤3.4%(2/58),其他5.2%(3/58)。

    7岁以上的儿童受伤原因包括:摔跤63.0%(58/92),撞击18.5%(17/92),打架8.7%(8/92),交通意外伤9.8%(9/92)。
, 百拇医药
    7岁以下儿童牙外伤多发生于室内活动时,占65.5%(38/58);7岁以上儿童牙外伤多发生于户外活动时,占87.0%(80/92)。

    2.4 儿童牙外伤的就诊时间

    牙外伤后2 h内就诊者97例(64.7%);伤后12 h内就诊者143例(95.3%);没有24 h后才就诊的患者。

    2.5 外伤牙的分布和类型

    患牙的分布:179颗分布于右侧,195颗分布于左侧;其中上牙298颗(79.7%),下牙76颗(20.3%);另外乳牙损伤为108颗,恒牙损伤为266颗。

    损伤的类型:乳牙外伤中,以牙移位和牙脱出等牙周组织的损伤占大多数共57/108(52.8%)。年轻恒牙外伤中,以牙本质折断、冠折露髓等牙体硬组织的损伤为主,约145/266(54.5%)。乳牙外伤多发生在上前牙,尤其是上颌乳中切牙,多由跌倒引起。牙外伤合并颌面部软组织外伤(软组织的撕裂伤、挫伤和擦伤等)有103例(68.7%)。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性患儿在外伤人群中占绝对优势,在学龄期和青少年儿童中,男性和女性的构成比为1.78∶1,这可能与男孩会经常参与一些刺激性较强的活动及家长对男孩要求不同有关。儿童牙外伤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2~4岁(幼儿期)和7~9岁(学龄初期),这与其他类似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3]。

    学龄前期以下的儿童多在室内活动中受伤,与该年龄段的儿童多在室内活动有关。幼儿运动机能发育较快,自主活动增多,但协调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易于受伤;学龄初期以上的儿童多在户外活动中受伤,与该年龄段的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和运动增加有关。随着儿童年龄及身高的增长及活动稳定性的增加,室内活动受伤几率减少,但户外活动和游戏的复杂性和刺激性较室内难度加大,同时恒前牙的发育和萌出,牙齿覆盖面增大,更易发生外伤。由于儿童牙外伤最多见于碰伤、跌伤、硬物刺伤,因此对儿童牙外伤的防护主要靠预防,通过对家长和幼教机构的培训和教育,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稍大点的儿童应通过游戏等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参加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时应佩戴护牙托来保护牙齿[4]。
, 百拇医药
    本研究发现,儿童牙外伤患者的就诊时间大部分在伤后2 h内,在伤后12 h内基本上都会来院就诊,这可能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大多为市区居民,外伤后能比较及时就诊有关。但30 min内就诊的患者仅占3.3%(5/150),据临床报道,牙外伤发生断牙30 min内再植入牙床内效果最佳,2 h后再植入的,常会因牙根发生内吸收而无法保住患牙。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大众能及时就诊。

    牙外伤的原因主要包括:运动、跌倒、机械外力等,常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齿损害,临床上应根据情况针对不同的损伤(冠折、根折、牙挫伤、牙脱位、牙脱臼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本研究中,乳牙外伤中,以牙移位和牙脱出等牙周组织的损伤占大多数;年轻恒牙外伤中,以牙本质折断、冠折露髓等牙体硬组织的损伤为主,与以往结果类似[6—7]。这与牙周组织生长发展程度相关:牙周支持组织脆弱时,牙外伤后更容易脱臼;牙周支持组织生长成熟时,易发生冠折或根折。, 百拇医药(刘媛 郝新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