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
编号:13744415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要求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9
     【关键词】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历史; 时代; 要求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9-0142-02

    纵观人类发展史,文明从来都是在继承发展中构建的开放的体系,一切有利于人类进步发展的都是值得传承、借鉴和弘扬的。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炎黄尝百药而制九针等传说故事,伴随着悠久的中国医学史,让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成为普世价值得到持续传承和不断发扬,医学的崇高与神圣正源于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以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貌立于世、存于行,既是对医学本质和医学历史的追索,也是对医疗卫生职业价值和职业道德的拷问,这对于继承与弘扬优良传统,树立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行业形象,无疑具有导引价值和普遍意义。

    1 传统医学经典人物的普世价值

    1.1 救死扶伤的疗疾济世精神
, http://www.100md.com
    《世本》有“神农和药济人”,《通鉴外记》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历史的看,先有普济众生之心而生普济众生之术,所谓医道应始于斯、立于斯,也盛于斯、传于斯,经久不衰也正于斯。从此数千年,灿若繁星的传统医学之大家,无不奉此为行医之旨。救死扶伤,经历代同道传承而固化为传统医术的价值标签。

    1.2 甘于牺牲的忘我奉献精神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为他人、为众人不为所惧、敢于牺牲的精神可见一斑。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神医华佗目睹此种情形,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等召他做官的请求,宁愿为人民解脱疾苦,深得群众信仰和爱戴,成了为民行医的典范。
, 百拇医药
    1.3 医乃仁术的超然独立精神

    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千金方》中,专门立题讨论“大医精诚”,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认为良医诊病方法应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所谓“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因不愿专做曹操侍医而隔绝百姓、放下以医济世的抱负,被曹操下令处决。临死前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愿为普天大众的仁爱之心和不为权贵的嶙峋傲骨跃然纸上。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历史积淀

    2.1 尊重生命的职业宗旨

    从神农遍尝百草到希波克拉底誓言再到1948年世界医学会制定的《日内瓦宣言》,无不将尊重生命作为行医之首要。历经千百年,世人将对生命的尊重化为医生的代名词,敬畏生命成了医生的第一品格。正如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年印发的“医学生誓言”开篇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同样,在护士毕业誓言中,“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也是首誓之言。可以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始终是医疗卫生职业的宗旨和首要遵循的原则,这是人类对医疗卫生职业的共识,医务人员的无上价值也正在此。
, 百拇医药
    2.2 大医精诚的职业态度

    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到裘法祖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一代代名医大家精诚为医的风范犹在眼前。正如当代镇江儿科泰斗级人物张志清所言:大医精诚,精而不诚、坑害病人,诚而不精、枉费苦心。正因为“大医精诚”成了历朝历代大医名家的共识,才有了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日益增多的杏林佳话。也正因此,执著于生命的健康,勇攀高峰,精益求精,诚心待患,诚信行医,已成为当下行医之根本规范而深入人心。这是医者的追求,也是患者的希求。

    2.3 患者中心的职业理念

    见人不见病乃医盲,见病不见人乃医匠。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历代传世之医学名家,无不是见病更见人的德艺双馨之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当代医学名家吴阶平所言:“做一名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同时还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首要的就是有“皆如至亲之想”,就是行医一事皆要以患者为中心,知其疾苦,感同身受;愿减其苦,犹为代受;能去其苦,当己不寐。
, 百拇医药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时代要求

    3.1 健康至上的理念

    健康是人之权益,医之目的。无论对于人之个体,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健康始终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从理念政策层面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祖国医学之精华,吸收世界医学之文明,转变发展理念,治病更防病,治未病治病,从打造健康细胞开始,维护和促进人之健康,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国家,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的考量。从专业机构层面而言,遵从患者追求健康的意愿,发展战略、管理理念、制度文化等,都要从有利于人民持续健康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人民满意,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从医务人员层面而言,首先“勤求古训”,树立健康心态,立足服务于人之身心健康,看病更看人,纯洁为医,端正行医态度和行为,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提升医疗卫生价值,这是一个健康医者应有的追求。一个心智健康的医者,必然是“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和“保持医生职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其必然值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于人的生命,自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度的尊重”正是一个医者之所以为医者的健康表达,是一个医者立世行医的根本所在。
, 百拇医药
    3.2 执著追求的精神

    3.2.1 对生命呵护的执著 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保持对生命最高的尊重,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恪尽职守,尽心尽责。

    3.2.2 对技术进步的执著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借鉴一切进步成果,勇于攀登医学技术高峰。对社会奉献的执著。要有忘我牺牲的精神,“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3.2.3 对道德规范的执著 “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然人请求亦不与之。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生执行我职务”。正所谓,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 百拇医药     3.3 崇尚仁爱的价值

    医为仁术,必具仁心。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一个不能爱他人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医匠,却不可能成为大医。医生可以有遗憾,但一定不能缺少爱。正如令人尊敬的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让这位医生名声远扬的,并不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这段话。它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纵观世界医学史,医学始终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人文性,无异于抛弃医学的本质属性。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医务人员正积极践行且必须践行这句铭言,唯此方不负道义与责任。正如著名作家冰心赠葛洛《爱在左情在右》所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收稿日期:2012-07-05) (编辑:田烨), 百拇医药(田敏 苗培)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