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9
编号:13744418
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早期加强护生防范护患纠纷意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9
     【摘要】 随着患者对更多医学知识的了解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近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发生的护患纠纷比例也较大。对于早期加强护生防范纠纷意识是一项重要工程,文章论述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几种途径早期确立护生防患纠纷意识,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防患于未然,维护医患双方利益,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 早期; 加强; 防范意识; 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9-0146-02

    护患纠纷是指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单位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1]。近年来,护患纠纷呈逐年递增形式,这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及损失,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伤害,这对护理事业、促进患者康复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早期加强护生防范护患纠纷意识培养,值得护理教师的深思、重视。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重视护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有必要从护理实验教学中强化防范护患纠纷意识,教予护生如何避免护患纠纷及一旦发生纠纷后的应对策略,便于今后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处理护患关系,给护患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笔者通过总结认为,要想提高护生防范纠纷的意识,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 百拇医药
    1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加强护生防范纠纷意识培养

    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护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事先确定需要角色扮演的一个情景,让护生按照情景选角色,如“患者”、“护士”、“家属”,将操作技能融于角色中,通过设置各种原因引发的纠纷,让护生身临其景中寻找纠纷的原因。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并启发学生去思考,要教育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要受到心理、生理、意识、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其身心要统一,内外要协调,同时人还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护生在模拟角色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去思考,要意识到服务对象的这些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解及处理,最终强化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防范护患纠纷意识[2]。

    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护生防患纠纷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仅仅向护生讲解防范护患纠纷的相关知识,同时生硬地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如何注意、细心、有责任心,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防患意识仍然不能得到强化。老师还要举出现实中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如在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法实验教学时,笔者引入发生在周边三级甲等医院一宗轰动全国的护患纠纷案例“针扎护士”:某医院xx护士为3岁小孩打头皮针时,二针不见回血,该患儿母亲盛怒之下拿起用过废弃针头连扎该护士三针。这种案例是真实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对学生会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强化学生的防患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去思考。案例中首发原因是由于护士头皮针穿刺不成功而引起,虽然“扎针妈妈”极度不对,但通过此案例教育学生认识到因技术水平差而引发的纠纷很多。
, 百拇医药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与护患纠纷密切相关。由于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差、经验不足,易导致不能成功穿刺。如果多次穿刺,患者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在心理上也易引起烦感,甚至会引起纠纷。引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进而更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从专业技术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在实践中也强化了护生的防患意识。

    3 强化操作技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在引起医疗纠纷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够。同样在引起护患纠纷中,技术因素也是首位的。因此,中职护理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技术及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与护理技术相关的知识,要强调学生在相关技术方面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讲解这方面知识的时候,也要细致。教育学生,首先要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老师应该反复地给学生演习,反复地强调哪个环节最易引发护患纠纷,实践性强的知识,在老师讲解后,可以再让学生分组来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由于学生较多,领悟能力差现象,我们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且安排护理教师轮班到场指导,使学生进一步强化每项操作。
, 百拇医药
    4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消除护患纠纷隐患

    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理记录可以作为一种举证的证据,起到一定的法律效应,在解决护患纠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导学生规范地书写病例。要教育学生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反应,具有准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及客观真实性[3]。要让学生注意书写护理记录要规范,文书中要体现护理观察及护理操作的具体内容,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注意护理操作的时间及相应的操作内容;护理用药要写清楚药名、药量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要注意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字体要整洁,语言表述不能有歧义,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随便擦除或掩盖原来的字迹。对一些非操作性的护理内容,也要做好记录。避免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应患者病情及护理操作,不能准确地落实医嘱。

    在护理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巩固护生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知识,笔者专门从本校附院收集出一些超过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保存期限,书写规范,病例典型的护理文书,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发给学生学习,之后再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述及阅读的护理记录写出自己的一份护理记录,上交老师作出点评。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可极大程度消除隐藏在护理记录中的护患纠纷。
, 百拇医药
    5 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

    在现代的医护活动中患者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生加强早期的法律知识教育、强化其法律意识也是必要的。在实践教学中,经常组织护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医疗责任内容;《民法通则》中与公民、法人权利义务、民事责任及侵权行为的内容等,让学生既明确患者所享有的权利,也明确自己作为护理人员应具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教学中始终不脱离与护患纠纷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护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利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施护。

    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生法律法规意识,老师应有针对性地挑取典型护患纠纷的案例,老师可以把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法律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措施。在课堂上老师把作业回收,并对作业情况作出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讨论处理;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用法律法规来审视、评价现实中的护理行为,使其懂法,并养成用法的良好习惯。
, 百拇医药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早期培养护生防范护患纠纷意识,是一项工程,需要所有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教学教程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教学法,可以更真实、更贴切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充分调动护生学习专业技能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护生们的讨论中使她们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强化了防范护患纠纷的意识,为其在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铺垫坚实的意识基础,利于今后在工作中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护工作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 永书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华西医学,2006,21(4):861-862.

    [2] 李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70.

    [3] 杨巧芳.把握护理记录的“四性”,提高专科护理水平[J].中国护理管理, 2006,6(2):45.

    (收稿日期:2012-06-28) (编辑:程旭然), 百拇医药(邓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