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3
编号:13742803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3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门急诊输液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液体外渗、套管针脱落、导管堵塞、静脉炎及误入动脉是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常出现的问题。结论: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3-0103-02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它属于新的护理操作技术,易于操作,一次操作能长时间留置,不用反复地穿刺,免除了患儿因穿刺而带来疼痛,也解除了家属因不能顺利穿刺而形成的急躁甚至是反感的心理,使护理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其相关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输液的患儿,本组静脉留置针患儿126例,其中男52例,女74例;年龄3个月~10岁;留置时间1 d 56例,2~3 d 62例,4 d 8例;液体外渗59例,套管脱出23例,导管堵塞26例,静脉炎8例,误入动脉10例。

    2 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1 液体渗漏

    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小儿穿刺部位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血管选择不当及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等造成血管壁被留置针头穿破,使得所输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因此,护士应对穿刺操作熟练掌握,在穿刺前要找粗直、饱满及易于固定的血管,穿刺时动作要轻柔,穿刺完毕要把留置针固定牢固,注意穿刺部位及留置针不能受压或牵拉,以免移位或脱落;同时,还要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避免其出现急躁的情绪而影响穿刺操作,还要向家属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取得其积极配合。在正常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还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输液情况,出现输液不顺畅时,要及时处理,患儿皮肤局部肿胀时,要停止输液,严重肿胀时,可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敷以缓解肿胀。
, http://www.100md.com
    2.2 套管脱落

    是指导管滑脱出皮肤之外,这主要和下述因素有关:患儿自身不耐烦长时间的输液而烦躁,过多地活动甚至自己撤掉套管;护士操作疏忽导致胶布没有很好地固定留置针;患儿家属缺乏相关常识,在搂抱患儿的过程中不慎触碰而导致套管脱落。患儿因素要做好安慰工作,重点是患儿家属,要嘱咐其盯紧患儿,告诉其患儿的输液部位不能遮掩,还要告诉家属患儿一旦哭闹剧烈,或已经发现套管脱落,要及时报告护士,并配合护士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避免胶布粘贴固定不牢,应要考虑到使用碘伏消毒皮肤能降低透明胶布的黏合力[1]。因此,操作时用碘伏消毒皮肤后,再用75%酒精脱碘,从而使胶贴粘贴牢固,敷料粘贴不牢者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生留置套管脱落,不要马上安置,要拔掉,还要用碘伏对穿刺部位消毒,以避免感染或出血。

    2.3 导管堵塞

    表现为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回抽无回血,冲管时感觉有较大阻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封管不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反流,形成小血栓而致,也有的是由于患儿的凝血机制异常所致。护士应指导年长儿或家属留置套管处避免过度活动,局部避免受压。封管时选用5 ml的注射器,吸入2 ml肝素封管液,连接头皮针,轻轻向外拔头皮针,只留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封管时推注封管液要均匀。上述的封管操作既能避免边推注边退针封管操作的不利影响,还能真正实现正压封管。有些患儿是因为凝血机制不正常,则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来封管,以避免造成导管堵塞[2]。套管针一旦出现阻塞,要重新进行穿刺,禁止采取强行挤压套管或增加输液压力的措施来使凝固的血液重新压回血管内,以引起栓塞。
, http://www.100md.com
    2.4 静脉炎

    一般会出现穿刺部位的血管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皮肤表面出现条索状静脉,手触有硬、滚、弹性差甚至无弹性的感觉,有时还会出现发热。主要原因与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导管的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等许多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认真对留置针进行检查,确保其包装完好,且没有超过其有效期,还要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操作。对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其范围要超过敷贴的面积,还要等皮肤上没有消毒液后才能进行穿刺操作,选择静脉也要注意先从远端血管开始,争取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操作时动作不能粗暴,对套管针要固定牢固,也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针尖的移动,避免针头刺伤血管壁内皮。在输激性强的药物前后,要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输液期间,每天都要更换输液器,若套管针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但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有发红、肿胀或条索状,一旦发现有上述表现,要及时拔管,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

    2.5 误入动脉
, 百拇医药
    患儿中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幼儿,其小动脉搏动微弱,易误认为静脉而进行穿刺,但一旦误入动脉,其抽回血为鲜红色,输液滴速很慢或不能输液,甚至在输液时还能出现回血,有的患儿局部皮肤发白,有时还表现情绪烦躁哭闹。为了避免穿刺误入动脉,护士首先要准确把握动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及其走向,穿刺前还要对其作出评估,要在适当的位置穿刺,持针手法、穿刺角度及送套管方法也要准确掌握。一旦发现穿刺误入动脉,禁止强行加压输注,要把留置针及时拔掉,还要用消毒棉球把针眼部位及其上1~2 cm处压住,以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目前,静脉留置针较多地应用在临床上,尤其是针对患儿输液操作困难的情况,其应用更为广泛。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而给患儿带来的疼痛,降低了护理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得到护士及家属的欢迎。笔者所在科室在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发现会出现液体渗漏、套管脱落、导管堵塞及静脉炎等问题,应从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发挥新的护理技术在临床上的优势。同时,还要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相关的操作技巧,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会英.使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皮肤时粘胶薄膜粘合力影响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3-4.

    [2]张家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收稿日期:2012-08-02)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金宁双 朱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