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6期
编号:13138151
温肺化瘀汤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杨光会 罗光洪
第1页

    参见附件。

     在常规西医治疗观点来看,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药物对症处理症状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患儿多个生理系统仍处于发育初始阶段,其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不高,且西药毒副作用对患儿生理机能打击性大,给常规西医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8-9]。结合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分析,小儿气道狭窄,气管组织发育差,纤毛运动差,血液、血管丰富,易于充血,易被黏液所阻塞[10]。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儿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11]。若单纯从控制感染角度考虑治疗,感染并不易被控制,且增加了二重感染的风险[12],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共有4例发生二重感染,发生比例为8.33%,对照组共有12例发生二重感染,发生比例为25.00%。经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以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及外寒内热三种为主。寒性为主加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热性为主加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清肺平喘,外寒内热加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定喘止咳。中医观点认为,寒邪闭肺,气道不畅,肺失肃降,其气上逆,故咳喘,呼吸困难[13-14]。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肺脏的宣降功能,以温肺化痰、宣肺平喘为主[15]。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主治痰湿水饮、咳喘等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化瘀的丹参、红花、赤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