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6期
编号:13137796
SD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周广平 刘继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选择栓塞后不同时间点(6、9、12、24、30 h),采用Western Bloting方法测定缺血半暗带区VEGF 表达,比较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观察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两组24 h VEGF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5);出现出血的大鼠脑组织VEGF 半定量数值均明显高于该组均值。结论: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有促进缺血侧脑组织VEGF表达的趋势,VEGF可能与出血性转化形成有关。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52-02

    在时间窗内通过静脉溶栓恢复血流是抢救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的有效手段[1]。继发性出血转化(HT)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HT发生的相关机制涉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血管壁坏死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等[2]。其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调控,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血管通透性因子,可以在数分钟内直接改变血脑屏障对一些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动物实验证实,急性脑梗死后VEGF在缺血半暗带表达增加,因而有可能在静脉溶栓后促进HT的发生[3]。目前对于VEGF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缺血半暗带的早期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尝试对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praque Dawley大鼠80只,雌雄对半,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脉溶栓组和对照组,根据栓塞后时间间隔(6,9,12,24,30人)再等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只。各个亚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

    大鼠经3.5%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每公斤体重10 ml),仰卧位固定,颈正中切口,分离、结扎右侧颈总、翼额、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剪开一小口。用硬膜外留置导管插入颈内动脉至颅底遇阻力后停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