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5期
编号:13119975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5期
     【摘要】 目的: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茵陈五苓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脂必妥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70,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γ-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8、24.37、30.39、30.62,P<0.01)。而两组治疗前以上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观察; 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肝; 茵陈五苓散

    中图分类号 R25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03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5.0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肝损害因素、酒精引发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度[1]。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西药治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临床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茵陈五苓散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2]。探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佳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予以茵陈五苓散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5~70岁,平均(44.9±5.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2.9±1.2)年。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科学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中轻度者20例,中度者70例,重度者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8±5.1)岁;平均病程(2.8±1.3)年;其中轻度者10例,中度者36例,重度4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9±5.3)岁,平均病程(2.9±1.1)年;其中轻度者10例,中度者34例,重度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服用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方药组成:猪苓10 g,白术10 g,茯苓10 g,泽泻15 g,茵陈20 g。随证加减:阴虚燥热型加葛根10 g,沙参20 g,天花粉20 g,生地20g;痰湿型加荷叶10 g,山楂20 g,草决明20 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共治疗2个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服用脂必妥(生产厂家:云南永安制药;国药准字Z20028011)进行治疗,4片/次,3次/d,共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采用日本奥林巴斯生化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γ-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1.4 评价标准

    本研究各观察指标的正常范围如下,γ-GT正常范围0~50 U/L;ALP正常范围20~110 U/L;AST正常范围0~40 U/L,ALT正常范围0~40 U/L[4]。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血脂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超声显示脂肪肝消失;有效:血脂水平下降>10%,ALT下降>20%,其他指标不同程度好转,超声显示脂肪肝程度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ALT下降<20%,血脂下降<10%,超声显示脂肪肝程度无变化[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70,P<0.01),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γ-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t=23.88、24.37、30.39、30.62,P<0.01),而两组治疗前以上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的普通成年发病率10%~30%,10年内25%发生肝硬化[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除可直接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7]。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营养过剩引发体重超标,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相关脂肪肝均可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该病按病理改变程度分类及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同时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进行饮食结构调整、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适度的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应用药物需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其治疗方案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8]。, http://www.100md.com(阳航)
1 2下一页